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初心不改锚定外宣使命 以书为媒传播时代强音

陆彩荣    2022-03-09 16:56:11    中华读书报

一、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出版业加速做大、加快发展的辉煌十年,我国出版业的规模、数量、品种、效益乃至质量、体量、发展水平、影响力指标等都有了长足进步,出版大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十年,是对外出版奋发前行的辉煌十年。中国出版业与世界同行的联系、合作、协作得到大力增强,多边双边出版合作机制、渠道、模式纷纷呈现,主题图书联合编辑部成为这十年突出的合作亮点,合资与独资出版企业在国外相继问世,中国图书中心、中国书架等成为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十年,是中国外文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功立业的辉煌十年。在中宣部的指导支持下,我们与国内外同业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图书编辑部,合作翻译出版中国主题图书,一大批合作成果在对象国落地出版,进入当地主流发行渠道,共同奏响国际出版合作新乐章。

在国际出版的守正创新中,我们以中国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增强、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时代背景,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总书记著作多语种版的出版发行国际合作为力量支撑,以“读懂中国”丛书创作国际作者队伍的合作为依托,以“丝路百城传”大型城市传记的国际跨界协作为桥梁,全链条合作协作走进新时代,统筹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仅“十三五”期间,中国外文局就出版图书超过16000个品种,外宣图书近5000种,对外出口中国出版物1950万册,输出版权近3500项。

回顾十八大以来十年对外出版奋斗历程,如何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今后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需要整个出版行业、全体从业人员共同思考、不断思考。实践启发我们:一是要望,出版业只有着眼时代大势,号准时代脉搏,瞭望时代前沿,不为浮云遮望眼,才能赢得生机。二是要闻,出版业只有立足国家大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闻风而动、闻鸡起舞,才能彰显生命力量。三是要问,出版业只有扭住主业,贴近中外读者受众需求,问需于民,将我们想说的和读者受众想看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四是要切,出版业只有关注风云变幻,顺势而为,综合运用舆情分析、智库研究、行业报告等大数据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切中要害、求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2021年,我们见证了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拉开了“十四五”规划的崭新序幕。“十四五”及至今后的新十年、新二十年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决战决胜时期,是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第二个百年征程从这里起步,建设现代化强国加速推进。出版业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带领下,顺势而为,着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与出版强国。这是出版人的新长征,是出版业的时代大考。

二、国家立场、国际视野 专业态度、创新精神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总书记著作全面系统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继续翻译出版和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总书记署名著作、论述摘编和重要讲话,有助于国际社会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更加理性地读懂中国。

我们将持续对外宣介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署名著作、讲话选编、论述摘编等多语种图书,同时加强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多语种、多形态产品生产。坚持精英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坚持学术阐释和通俗解读并重,重点向国外普通民众阐释总书记思想的精髓。扩大发行覆盖面,增强发行针对性。重点加大对高校、公共图书馆、智库等机构的宣介推广,积极拓展面向在华留学生、“走出去”企业等的发行渠道,大力增强国际传播效能。

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的目标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重要讲话以及致外文局贺信精神,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上级同意,中国外文局调整了对外名称,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变更为“中国国际传播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Group,简称CICG),标志着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将作为“中国国际传播集团”的子品牌在对外出版交流合作中继续使用。

重整行装再出发。“十四五”时期,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将在对外出版方面,忠实履行对外出版主力军的神圣使命和国际传播国家队的光荣使命,坚持国家立场、国际视野、专业态度、创新精神,奋力履职尽责,争取更大光荣。

我们将围绕中心,以书为媒,服务大局,大力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和分众化传播导向,大力强化原创能力和新产品新业态研发能力。全面加强对外出版选题策划、编辑翻译、出版发行、宣介推广、交流研讨、业态创新、效果评估等全链条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为建设出版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中国主题图书凝聚起广泛的精神力量

出版具有深厚持久的生命力。出版工作也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兴盛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继续做深做精主题出版,着力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使中国主题图书汇聚起丰富的历史经验,凝聚起广泛的精神力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外文局将立足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大关切,围绕宣介阐释好中国发展成就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策划出版更多对外宣介中国的主题图书,扎实推进对外出版精品工程,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我们将重点推进一批主题图书出版项目。

“读懂中国”系列丛书,作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成果体现和重要延伸,由我局与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通力合作,针对中国发展及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观点,分享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辉煌中国”系列丛书,全面反映中国各领域发展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人民中国”系列丛书,着力阐释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与文明、经济与社会、科技与教育等发展理念与实践,帮助中外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

“大美中国”系列丛书,通过展现中国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增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开展世界文明互鉴,促进价值认同。

“中国关键词”系列丛书,紧密关注中国社会发展新变化新进步新趋势,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

“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名城的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增进中外民心相通。

“中国百科学术名著外译出版工程”,作为中国外文局和教育部合作重点推出的大型对外翻译出版工程,将遴选国家级学术成果作品向海外传播。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十四五”规划,中国外文局将策划推出《变局与新局: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新时代的中国:在全球大变局中乘风破浪》《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共同梦想》(第三辑)等一批解读“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图书,为中外读者解读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

四、坚持自主策划与国际合作出版并行

中国出版离不开世界,世界出版也离不开中国。

对外出版更多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图书,需要进一步拓展“走出去”思路,加强国际出版合作。在策划方式上,我们坚持自主策划与国际合作出版并行的方式。一方面坚守内容定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优化出版结构,加大原创精品选题策划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各类驻外机构和中国图书中心、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等海外合作传播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本土运营能力,强化与海外资源的协同合作,出版一批适合国外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的中国图书,让海外读者更加便捷地通过阅读中国图书,感知中国文化,关注中国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国外文局将着力提升国际合作出版质量,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合作机制,继续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联合建立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有序推进国际合作翻译出版,不断扩大出版的语种和覆盖。按国际市场规律打造出一批系列化、品牌化、规模化和针对性强的产品,将中国出版物深入推送到重点地区,进入所在国发行主渠道和销售网点,切实扩大中国主题图书海外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我局还将紧紧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国内资源,强化中外合作,开展多元交流,做好规划和布局,努力将中国图书中心等逐步打造成具有示范带领作用的品牌项目。

减少误解、增进理解、加深了解,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目标。我们要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聚合海外的汉学家等人士,共同合作写中国、讲中国,讲述中国发展故事,打造“外国人看中国”系列图书。通过通俗易懂的图书解释中国做法的理论依据、逻辑依据和历史依据,帮助国外读者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实践模式和结果。在展示我国脱贫攻坚伟大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就组织数十位外国专家共同书写中国脱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还邀请了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走行4万多公里,实地参访。他们深入中国乡村,把亲身体验写成故事,内容真实生动感人。这批多语种脱贫攻坚主题图书面向海内外出版,受到出版界和媒体记者的好评。

五、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打造文化精品品牌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中华文明经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加强对外出版工作,是加快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外文局牢记外宣出版的初心使命,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打造文化精品品牌并行,做了大量工作。在近73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局出版了一大批介绍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多语种经典图书,“大中华文库”“熊猫丛书”“四大名著”“中华文化与文明”“本草纲目”等多语种版本在海外长销不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吸引力。“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立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着力擦亮对外出版品牌,持续推进“大中华文库”出版工程,再造“熊猫丛书”等,努力在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文化方面上新台阶。

“大中华文库”是我国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出版工程。在国家出版基金大力支持下,在文库工作委员会特别是杨牧之同志的精心组织、有力指导下,项目成绩喜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优异的出版质量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大中华文库》多次被选用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国礼,成为对外交流中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近期进行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验收中,《大中华文库》多语种对照版出版项目被评为优秀等级,基金办对该项目实施和资金规范化管理等给予了高度肯定。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眼大局,着力推进《大中华文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对照版项目,不断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读者用自己的母语阅读中国传统典籍的需要,增进沿线国家间文明互鉴互通,促进民心相通,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传播出去。

“熊猫丛书”是中国外文局外宣出版的知名品牌。在新时代加大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要求下,我们将与中国作协等加强合作,对该项目品种进行整合并补充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力图将新时代“熊猫丛书”打造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中国文学作品库,带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读懂中国”丛书和“丝路百城传”丛书是对外宣介新时代中国的两套主题丛书。“读懂中国”系列丛书由外文局与国创会战略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权威著作。第一辑40本已顺利出版,第二辑已出版8种,正在逐步推进,将有更多的外国政要、专家学者参与写作。

“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是我局为宣介“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下,精心策划打造的丝路共建国家大型城市传记图书。旨在通过城市传记书写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界的深度合作。该系列已出版近10个国家的20部作品,成为当今国际出版界唯一的一套城市传记丛书,在出版界、学术界、外交界、史学界、文化界、新闻界受到关注和好评,多部作品获奖。

我们将秉承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精心遴选引进国外优秀文化科技出版经典,促进中外融通。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中外友谊的重要桥梁,引导读者从不同文化与文明中寻找智慧、汲取营养、促进发展。

我们还将加强与国内出版界的协同协作,在做好纸质图书合作出版发行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融合出版合作,大力提高数字化出版能力和水平,增强国际传播效能。

初心不改百年纲,风正高帆再启航。面对新形势,奋进新征程。中国外文局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扎实工作,加强与国际国内出版同行的合作,努力提高对外出版综合实力;发挥国际传播业务综合优势,不断扩大自身特色,聚合国内外各方面资源,更加积极主动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为新时代中国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作者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体教融合赋能竞技人才培养
下一篇:用数字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