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进“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作为落实国家战略、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和长江中游城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行动,并明确提出以武汉鄂州同城化为突破口,建设“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现代化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在此指引下,湖北省鄂州市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主动服务武汉,共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以“武鄂同城”带动武汉城市圈加速融通。
打造轨道交通圈
武鄂同城,交通是基础。鄂州市充分发挥毗邻武汉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缩短了武鄂两地时空距离。
发展轨道交通。2021年初,湖北首条跨市地铁线路—武汉地铁11号线葛店段开通运营,从光谷左岭到鄂州葛店仅需3分钟,鄂州成为第一个融入武汉轨道交通网的武汉城市圈城市。
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现有到武汉2条城际铁路、2条铁路客运专线、9条公路连通,2条高速在建,每天43趟列车(高铁、城铁)途径两地,武鄂市域铁路已纳入湖北“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武鄂1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
畅通“毛细血管”。位于鄂州市华容区庙岭镇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待验收工作完成后正式通车的未来三路,被喻为“千亿大道”,沿线布局总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度因岱家山阻隔,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的两地居民出行不便。去年伊始,两地相关部门密集对接,相向而行,协力打通这条“断头路”。
目前,鄂州与武汉有13条“断头路”,力争明年实现全部打通。打造“双枢纽”。作为亚洲第一、中国唯一的航空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正紧扣“3月底试飞、6月底启航、11月底全面开启货运功能”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将与武汉天河机场共同打造民航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加快建设“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服务湖北构建内陆“新沿海”。
打造产业生态圈
武鄂同城,产业是支撑。鄂州市依托资源禀赋,加强与武汉产业协作配套,努力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总部在武汉、工厂在鄂州,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鄂州”的协同发展格局。
从产业链迈向产业生态圈。积极发展以“光芯屏端网”为重点的千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5个500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航空配套等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位于葛店的三安光电厂区,总投资120亿元,生产的LED芯片专门供应数公里外武汉光谷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下游显示面板企业。同时,华星光电供应商—武汉尚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也在鄂州建厂,配套三安光电的武汉拓材科技公司落户葛店。此外,两地联合投资的芯映光电、瑞华光电将于今年4月投产,成为武鄂芯片光电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企业;容百锂电、虹润新材料、南都新能源与武汉东风、小鹏等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正在建设的红莲湖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华怡科创物流大数据产业园、医药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将为武鄂数字产业协同奠定基础;光谷生物城、葛店大健康产业园联动协作,推动大健康产业实现组团发展。初步统计,葛店开发区187家规上企业,与武汉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占70%以上。从产业招商到园区共建。联合武汉制定两市产业招商地图,去年与武汉对接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近250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46.5%,在鄂州注册冠以“武汉”名称企业超过1000户。
目前,鄂州市正抢抓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机遇,加快鄂州功能区建设,葛店开发区、红莲湖新区纳入东湖科学城260平方公里拓展范围。推动葛店开发区、临空经济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联手共建国家级光电子及信息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园、光谷鄂州光电产业园;推动樊口滨江科技新城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共建“园外园”。加强与武汉及周边城市的对接联系,携手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区。
打造民生幸福圈
武鄂同城,民生是根本。鄂州市坚持把增强群众幸福感作为同城化发展成果的最好检验,持续推动武汉优质资源、优质服务辐射延伸,在更多领域让鄂州的群众享受武汉“同城待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促进服务共享。两地10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医疗、交通、旅游等服务“一卡通用”,在葛店上班的不少武汉人,到湖北省中医院葛店院区看病,使用武汉社保卡就可直接结算门诊费用。鄂州市民使用鄂州社保卡,在武汉乘坐地铁、公交、轮渡,刷卡借书,和武汉本地市民享受同样待遇。
促进资源互通。华师新校区、华夏理工学院落户梧桐湖新区,湖北省幼师、武职、长职入驻葛店开发区;湖北省中医院在葛店设立分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梁子湖院区建成启用;城镇职工社保、医保等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赴武汉就医实行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公积金互联共享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异地互认互贷、划扣公积金偿还异地贷款等业务不断取得新进展。
促进生态联治。实施长江干线协同治理,共同在梁子湖水质监测、截污控污、岸线管理、水产养殖、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加强区域联动,合力建设环梁子湖湖泊治理国家级示范区。(中共鄂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何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