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种业振兴要畅通科技经济循环

乔金亮    2022-02-08 18:04:20    经济日报

能否畅通种业的科技和经济循环,事关种业自主创新的成色,事关种业振兴行动的成败。必须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创造能力,让企业来主导整合聚集各方资源,使科研成果、市场需求在企业这块集成主板上顺畅对接。应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科研、金融、基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岁末年初,种业不断传来好消息。国家家畜基因库2021年抢救性收集保存了5万份遗传材料,目前资源保存总量达120万份,跃居世界首位。新的种子法将于3月1日起施行,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以激发育种原始创新。在推动种业振兴纵深发展的一年里,要破解种业科技和经济“两张皮”,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着力打造优势龙头企业,形成种业振兴企业集群。

小小的种子早已成为科技较量的赛场。从世界范围看,种业历经矮秆化、杂交化、生物技术三次迭代,正迎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种业发达国家培育了一批集技术、人才、资本于一体的头部企业,就像电脑主板一样,使科研、生产、市场、投资等都能找到接口,集成组装优势资源,实现成果快速转化。目前,德国拜耳、美国科迪华共占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40%以上,世界白羽肉鸡种源市场的90%集中在两家畜禽种企手中,全球种业向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

对我国来说,如果没有极具竞争力的种企,单产水平上不去,就谈不上种业振兴。当前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亩均单产与最高水平的国家都有不小差距,水稻比单产最高的澳大利亚低110多公斤,小麦比单产最高的新西兰低近300公斤,玉米单产只有美国的60%。大豆更是短板,近年来自给率仅15%、进口量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因为育种水平不够高。大豆育种力量集中在科研单位,育种企业原创性成果不足,导致平均亩产仅130公斤,出油率不高、机械化程度较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可见,能否畅通种业的科技和经济循环,事关种业自主创新的成色,事关种业振兴行动的成败。为此,必须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创造能力,让企业来主导整合聚集各方资源,使科研成果、市场需求在企业这块集成主板上顺畅对接。畅通这一循环的关键,是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科研、金融、基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把品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科研单位与优势企业对接。从知识产权看,我国八成左右的种业资源和育种人才集中在科研院所,80%的农作物种企没有植物新品种权,拥有10个以上新品种权的企业仅占2.3%。实现科企对接,目标是把铁皮柜里的专利转化为企业育种的资源,要共建研发平台或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育种、为企业育种,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科研人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支撑。

金融机构与优势企业对接。种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我国农作物种企有7000多家,年研发投入总和仅40亿元,相当于德国拜耳的一半。种业又是一片蓝海,吸引着各类资本投入。农发行计划5年安排1000亿元支持种业,国开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贷款重点支持生物育种。下一步,要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合种业特点的产品,强化投贷联动,创新融资方式,发挥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引导孵化作用,形成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

种业基地与优势企业对接。2021年,国家推进海南南繁、甘肃玉米、四川水稻等育制种基地建设,启动建设黑龙江大豆种子基地。如今很多地方也在打造区域性种业基地,要完善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让优势企业安心扎根。更重要的是,要认清自身优势,实现基地与企业协同发展。比如,北京种业的特点是生产和销售在外、科研机构在内,相关企业不妨利用好这一特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实现“双碳”目标愿景 央企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篇: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