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唐诗中的春节

2022-02-07 17:44:28    学习时报

大唐是诗的国度,有事即有诗,更何况是春节这样隆重的节日。不过,如果你在《全唐诗》中搜索“春节”这个关键词,可能并无预期中的收获,因为把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情。在唐代,春节被称为元旦或者元日,而元日之前的那个夜晚,则称为除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除夕。

除夜最大的主题是团圆

这个团圆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家人团团围坐,喝酒守岁。比如杜甫《杜位宅守岁》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所谓阿戎,是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人们对弟弟的称呼,在这里就是指诗题中的杜位。此人是杜甫的堂弟,也是权臣李林甫的乘龙快婿。当时杜甫漂泊长安,并无一官半职,和堂弟的处境判若云泥。不过,一句“守岁阿戎家”让我们知道,至少在除夜守岁这件事上,亲情的联结超越了日常身份的落差,让这兄弟二人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既然欢聚,肯定要喝酒助兴。喝什么酒呢?杜位家喝的,是撒了花椒粒的椒酒,这就是第二句所说的“椒盘已颂花”。除了椒酒,唐朝的守岁专用酒还有柏酒和屠苏酒,都有驱邪避秽、益寿延年的寓意。比如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云“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那就是喝泡了柏树叶的柏酒;而顾况所谓“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则是喝泡了屠苏的屠苏酒。中国人一向敬老,“有酒食,先生馔”是一般的礼节,但在除夜,无论椒酒、柏酒还是屠苏酒,规矩却都要反过来,先从小孩饮起,最后才轮到年长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饮过除夜酒,人就要长一岁了。小孩长一岁称之为“得年”,而老人长一岁却称之为“失年”,这样一得一失,年长者在欢乐之余,难免会有“手把屠苏让少年”的沧桑感吧。

不过,既然除夜的主题是团圆,感慨最深的一定不是在家人簇拥下的长者,而是那些有家难归的游子。唐代的诗人大多都有宦游的经历,在异地他乡,孤身一人度过除夜,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崔涂诗云:“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而戴叔伦大概连僮仆也没有吧,他能亲近的,只有旅店的一盏孤灯了。他说:“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就连平日里高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面对此情此景,也难免颓唐,他的《除夜作》诗云:“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情愫也是属于除夜的况味,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让团圆守岁显得格外珍贵,格外温馨。

元日预示着万象更新

如果说除夜的主题是阖家团圆,那么元日的主题就是万象更新了。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有一首《元日述怀》,把新年的喜悦和时代的蓬勃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云:“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什么意思呢?我命中无官运,情愿回家当一个隐居的小民。人们在歌声中痛饮新年的美酒,花朵也伴随着东风摇曳,舞动着大唐之春。青青的小草,已经铺满了门外的小路,满眼的风光,也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四邻。但愿这美好的日子能够长长久久,每年都看着冬去春来,山河一新。

这首诗在佳作迭出的唐朝并不算特别知名,但是,颔联“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却写得恢弘大气,让人过目不忘。为什么这一联诗如此生动传神呢?因为它让我们一下子触摸到了唐朝的时代脉搏。所谓小岁,就是指元日。元日饮酒很寻常,不寻常的是,诗人把这寻常人家的“小岁酒”和千家万户的“大唐春”联系在了一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花和酒、歌和舞、小民的快乐和大唐的春天之间,是那么和谐,又是那么密不可分,诗人不仅在为一个春节放歌,他也在为中国历史上那个令人遐想的时代放歌。

那么,这首《元日述怀》是不是唐代诗人吟诵春节的最高境界了呢?其实并不是。还有一首诗,它同时包含了除夜和元日,包含了游子的羁旅之思和少年的新春梦想,包含了诗人个人的天分和时代的精气神,堪称唐代诗人咏春节之最高境界,这首诗就是盛唐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这首诗的王湾是洛阳才子,但此时正漂泊在北固山前,和此前提到的孟浩然等人一样,他也是个天涯游子。但是,也许是长江下游的春色更美,也许是王湾个人的心气更高吧,虽然也是在羁旅中度过除夜,但他写出来的,并不是“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而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这首诗就写在除夜与元日的交汇点上,夜去明来,冬尽春回,在辽阔的海天之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它生于暗夜,却即将驱散黑暗;在浩荡的江水两岸,春意正如春水般暗暗涌动,它闯入旧年,又即将取代旧年。这真是一语双关的佳作,它难道只是在写太阳和春天吗?当然不是,这是虎虎有生气的少年之心,更是呼之欲出的大唐盛世啊!据说,这一联诗直接被当朝宰相、文坛领袖张说悬挂在宰相办公机构的政事堂上,作为天下文章的楷模。这才是大唐的春节,也是我们中国人心中大国的春天。

作者: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塑造与国际传播
下一篇: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享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