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守护“最后的江南秘境” 松阳老手艺人返乡救老屋

记者 耿子叶    2022-04-18 10:35:57    新京报

深藏在浙江丽水深山里的松阳古县城,有四处分布的古村落、斑驳的老屋、古旧的街道、传统的习俗,时间仿佛停滞,游人在历史中穿行。

然而,这片“最后的江南秘境”,一度也面临古旧民居成危房的尴尬境地,而一旦这些老屋成为废墟,再美的人文风景也就没了人气与灵气。全国率先开始试点的松阳老屋拯救行动,让老村落活了过来,更关键的是,老手艺人纷纷返乡,给这些村子留下了一支穿梭在古建筑间的工匠队伍。

“大木匠”六年救160座老房

“修古建筑比建新房子更难,里边有太多隐藏结构。”今年26岁的叶彦杰,从部队退役后便接过了父亲叶常贤的手艺,虽然已经从事这行五年多,但叶彦杰遇到问题还会时不时请教“师父”。

父亲叶常贤今年57岁,16岁时拜师学艺,有数十年古建筑修缮经验,仅从2016年至今就修了当地160多座古建老屋,是德高望重的“大木匠”。大木匠不同于现代装修中的木工,由于松阳当地的建筑多为木结构,大木匠是早先当地人建房子离不开的真正老师傅,手艺能决定整个建筑的好坏。

在叶彦杰的记忆中,父亲干这一行早年并不是很吃香。在自己还没出生之前,父亲就不得不改行另谋出路,直到2008年,才重新捡起了这门手艺,做起了包括老屋在内的各种古建筑的修缮工作。

最初学手艺的日子,叶彦杰对父亲的各种老木工活儿其实不以为然,他甚至觉得,“用铁钉固定一下就行了。”可是,这个想法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这你就不懂了,修文物是不能用铁钉的。”

在参与拯救老屋行动过程中,叶彦杰和父亲负责的团队获得了修缮资质,现在父子俩的队伍中有38个手艺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像叶彦杰一样的年轻人非常罕见,“现在学这门手艺的同龄人太少了,干这行比较辛苦,需要学徒两年半到三年才能出师。”

跋涉数十公里寻找老瓦片

在叶彦杰参与修缮的老屋中,玉岩村有栋老屋里有19户人家,常住人口100多人。仅修缮这栋房子,工匠队就花费了七个月的时间,“需要和每个村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

古建筑通常没有设计图纸,上百年的各种改造经常让老房子面目全非,仅剩下主体结构。2021年,叶彦杰在修缮七村一座祠堂的时候,发现一些难以确认的痕迹。为了搞清楚具体结构,多次跟村里老人沟通后才知道,原来祠堂里曾经有一对左右对称的仙鹤,如今只有一边留下了些许痕迹,若非老人的口述,没人能了解到祠堂原来的设计。

老房子大多是村民就地取材。在松阳,杉木建筑居多,为了确保不改变文物的原状,小到一个窗框尺寸与屋顶瓦片,大到整体风格,工匠们对修缮都有严格的要求。有时为了找到合适的旧瓦片,父子俩会到几十公里外的村落找上好几天甚至半个月。

经过松阳拯救老屋行动后,“能修不换”成为当地工匠们的共识,也是严格秉持的原则。

在玉岩镇大岭脚村叶氏宗祠里,有一根直径75厘米的大梁,表面雕刻十分精美,但中间已经蛀空,霉烂到手指头可以直接戳进去。工匠吴炳松犯了难,建议直接换新,村民也提出了换新的建议。不过,“老屋办”要求“既保证结构安全,又保留文物价值”,逼着吴炳松钻研起贴皮拼接技术,最终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吴炳松说,连族人们最后都看不出来大梁是修补过的。

工匠回流把技术留在当地

明清以来,松阳一直是出建筑工匠的地方,近些年,当地的派系和技艺相继面临失传。拯救老屋行动中,这些老手艺人有了一波回乡潮。其间,松阳县培育了2000余名传统工匠,30多支队伍,累计参与项目的“松阳工匠”有千余人。

在三都乡,有一批被称为“三都帮”的传统工匠,典型的代表就是曾荣华的队伍,夯墙、翻瓦、大木等工匠全都来自三都本地。工匠曾信亮是三都乡有三十多年木匠经验的老师傅,家乡开始拯救老屋后,他带着儿子回来,一年多时间,接了五个老屋项目,原来的队伍也增加到20人。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遗产五室主任黄贵强说,“拯救老屋项目不但把老百姓的房子修好了,还把本土工匠培养出来了。”2021年,松阳县还推荐叶常贤到松阳职业技术学校担任老师,传授修缮古建的手艺,现在叶常贤每周去一次学校,给40多名学生教课。

在松阳,叶彦杰和父亲的手艺已经很有名气。最近,他们正在修缮当地历史上一个大户人家的老屋,房屋上的木雕繁复精美,极具年代感。

“比起赚钱,我们这些工匠师傅更加在意的是自己的名声。”叶彦杰说,工匠们有时会在建筑上“留痕”,柱子是什么日子做的、什么时候拼的,手艺人会给予标注命名,也正是这种“命名”,让修老房子这件事对工匠来说,不再仅仅是一份工作,“如同在参与一段历史,我们工作的痕迹,将与这些老屋一直延续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元宇宙追光的女科学家:追求人类知识边界的小小突破
下一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