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满足人民健身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政协新实践)

满足人民健身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政协新实践)

记者 杨 昊 李昌禹 易舒冉 李龙伊    2022-03-24 09:14:04    人民日报

湖南永州市道县某学校篮球场,孩子们在练习篮球基础动作。
蒋克青摄(人民视觉)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市民可在此体验智慧运动设施。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但已取得的成绩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此提出意见建议。

——编  者  

 

把握契机普及冰雪运动

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

普及冰雪运动对于做好新时代全民健身工作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促进了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建议:

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人才的使用,提高规范管理水平。经过近7年的筹办,我们对国内人才进行系列培训、选拔,又聘请部分国际专家参与工作,已逐渐补齐短板。这些经历了冬奥会历练的场馆建设者、赛事组织管理者、技术人员,形成了宝贵的人才库,可以持续推动冰雪运动的长期发展。需要健全专业人才管理体系,建立制冰师、赛道塑形师等专业人员职称体系和管理规范。

高度重视国产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存在着产业链不完整、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摸清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大型体育器材如浇冰车、压雪机等的生产制造。同时补齐产业链,让广大冰雪爱好者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国产冰雪装备,逐步建立、发展、壮大与冬季运动大国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重点关注青少年群体,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在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设施使用、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青少年群体有所侧重。建立完善的学校赛事体系,实现晋级体系贯通、赛事级别衔接,更好地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展示体育竞技水平的舞台。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副主委王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应大力促进体育产业多领域深度融合,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建议:

激活赛事经济,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掀起了全国冰雪运动热潮,“白色经济”成为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潜力巨大,冰雪经济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推动体育产业与移动互联网、虚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智慧体育,引导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通过建设全民健身管理资源库、服务资源库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促进全民健身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精准。为广大市民群众、体育场馆和体育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提供“体育+互联网”线上便民惠民服务,将各类体育资源与互联网技术有效整合。

用科学技术赋能全民运动和全民健身。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传统运动项目,通过与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深度融合,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运动体验,让运动健身更具创意、更具交互性。

以服务人民健康为目标,积极推动体医融合、体文融合、体旅融合和体教融合有序发展。加强和培育体育与现代装备制造、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孵化体育产业新业态和新场景,推动形成具备新经济增长点的体育产业全链条。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高质量开展体育课程教学

全国政协委员、新余学院院长张玉清: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青少年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仍较为突出。建议:

建设“智慧体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体质健康干预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监测评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体测”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常态化科学化学生体质测试制度,定期对学生肥胖、耐力等相关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

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部门和学校业绩考核,通过行政问责督促相关部门将青少年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采取专项督导与经常性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切实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学校的督导评估,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

创新体育竞赛机制,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强化体育课内的勤练与常赛,保障体育课的运动量与技术含量。建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作业布置制度,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育人价值,建立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机制,促进各类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

落实“双减”政策,建立家校社协同共促机制,开齐开足体育课。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学校和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的互促共进机制。改革创新青少年体育竞赛机制,为青少年体育竞赛培训市场发展注入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

体育教育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质量开展体育课教学。建议:

保证体育课授课质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教育的法规规定,依法执教、规范办学,避免体育课时被占用、体质健康测试走过场等情况出现。在授课方面,增强体育教学创新,改变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的充实度。

配齐配强专职体育教师。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人才队伍,保障体育教学持续、良性发展。

加强中小学体育运动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政府对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等投入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扩大体育教育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专项经费使用机制,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加强监督,专款专用。

营造重视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宣传健康、科学的体育理念,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手段,积极宣传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师生、家长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建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存在明显差距;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使用率低、农民参与意愿不足;农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等。建议:

建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针对不同地区气候、人口等特点,科学布局体育健身设施、场地。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体育健身设施,避免“撒胡椒面”造成资源浪费。

用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例如社区运动会、体育大集、篮球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养成运动习惯。

管好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管理,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落实管理经费,建立定期维护保养机制。

配好覆盖县、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三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乡镇和行政村体育社团组织建设,以社团组织建设带动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算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有效利用这笔账。发挥农村生态优势,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休闲产业,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农民更新观念。

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晓敏:

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助力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农村体育发展规划,与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度融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制度性举措,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补短板、促均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亿万农民。

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和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原则,强化政府主导,加大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欠账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类型、数量、规模、功能、服务半径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和提档升级提供指导。建立农村学校体育设施与农民健身资源共建共享和运行维护补偿机制,提高利用率。落实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农村体育设施财税减免优惠政策,拓宽投入渠道。

建立健全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等农村体育组织,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宣传推动作用。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农民健身带头人,建立农村体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创新发展方式,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激发各类主体活力。

大力提升农民健身组织化、科学化、普遍化、经常化水平。结合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和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等节假日,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交流展示、体育竞赛等活动。鼓励传承发展和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传统体育项目。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18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天宫课堂”第二课即将开讲 这些是少年们的期待
下一篇:从根源上铲除电信网络诈骗滋生土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