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宁波余姚泗门

家风家训润古镇

余泗轩    2022-11-02 10:47:22    人民日报海外版

泗门古镇状元楼。

成文波摄

深秋的小雨淅淅沥沥,给宁绍平原上的余姚泗门古镇蒙上一层薄雾,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显得静谧而古朴。

泗门古称第四门,在其西南原有汝仇湖,水面达10万亩,汝仇湖堤东开四门以便放水灌溉,四水为泗,故称泗门。历史上,王阳明、黄宗羲等名人学士与泗门结下不解之缘,黄宗羲更留下了“不妨长作四门人”的诗句,泗门因此有“名邦之源”“阁老故里”的美誉。

明清时期,泗门名人辈出,最著名的就是状元谢迁。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谢迁入阁参政,与李东阳、刘健同辅朝政,时称“天下三贤相”,他还与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并称“古今三太傅”。

谢迁官居大学士成了阁老,在家乡修建了阁老府。据《四门谢氏二房谱》记载,阁老府占地40亩,有葆光堂等许多建筑,可惜都毁于明嘉靖年间的倭寇之手。

阁老府西南侧有一组清代建筑群,坐北朝南,围墙耸立,为三进三纵结构,这里就是清代浙东地区声名显赫的成之庄。当时,成之庄养有护庄兵,骁勇善战,正门曾挂有朝廷御赐的“世袭骑都尉”匾。

出成之庄后门,有一排三间一弄的小平房,这就是知止斋,为清康熙年间四川龙安知府谢薇居所建,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谢薇居是谢迁的七世孙,为官40多载,回到故里修建了知止斋,收回状元楼加以修葺,并重辑了谢迁的《归田稿》,请黄宗羲、于成龙等名人为序。知止斋东邻谢迁祖父谢莹的宅第——大学士第,这里也是谢迁幼年生养的地方,距今有500多年历史。大学士第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东西有侧屋,头门横额南北都有阳刻的“大学士第”四个大字,笔力刚劲有力。

出大学士第后门就是状元楼,这是一幢三间两弄砖木结构的明代建筑,中间有一穿堂间,木柱、横梁、楼板等木结构呈深黑色,楼檐转角往上翘着,当地人称为“五岳朝天”。状元楼是谢迁幼年读书的地方,也有500多年历史。状元楼西有一个池塘,是谢迁当年读书洗毛笔的地方,故称洗砚池。

明嘉靖年间,地方官府将谢深甫六世孙谢长二的事迹上奏朝廷,明世宗下旨赐泗门为“淳厚里”。清朝晚期,谢氏创办了不少义庄、学校,惠及对象从同姓同族扩大至外姓外族,因此谢氏在余姚一带有较好的口碑。谢迁的祖父谢莹还将“淳厚”这一家风细化为家训二十四条以及起家之由十七条、败家之由十七条,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子孙什么可以做、什么绝对不能做。

泗门古镇还有许多古迹,谢氏始祖祠堂是宁波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家族祠堂,也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谢氏家族祠堂。走进祠堂,一块块题写着“状元”“探花”“会元”“解元”及“东山并秀”“太傅流芳”等字样的匾额,令人对泗门谢氏辉煌的历史肃然起敬。

据《泗门谢氏宗谱》记载,泗门谢氏为炎帝之后,西晋时子孙辗转来到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定居,史称“东山谢氏”。其中,谢安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40多岁时东山再起,以少胜多,取得淝水大捷。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泗门谢氏得贡生以上功名者50余人,120余人被授予各类官职。如今,泗门谢氏已繁衍到二十八世,人口数以万计,足迹遍布五洲四海。

这座浙东古镇是古老的,有着800多年建镇历史;它也是崭新的,走进泗门镇海南村,村民家门口挂着的一块块家风家训牌格外引人注目,“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善心”“人和方可亲,家和万事兴”“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牌子上写的多数是每户村民立身处世、以德持家的警句。

泗门镇建起家风家训馆,展示以“杨、诸、周、谢”家族为代表的家风家训以及谢迁直言进谏、谢钟和执政为民、杨子祥高风亮节等先贤故事;这里还建起浙江省唯一的科举文化博物馆。泗门镇被列入第六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此参观、怀古、学习、交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家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