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父亲留下的家训

田野    2022-05-26 17:53:56    恩施日报

翻看朋友圈,清晰记得去年五一父亲的样子。

那时候的他应该是病入膏肓,平时只要走5分钟的路程,那会儿却要走上半个多钟头。那时候的我却没有警觉,不知道他是因为病了,心中还时常埋怨“可能又是喝醉了”。在他去世后,我打开他的电话通讯录,看见很多他打给我的电话,都是拨出去以后还未等接通就挂了,看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亲是一个倔脾气,是一个话不多的人,我是个寡言的人,与他的沟通也就很少,算得上“父知子,子却不知父”。在外人看来,父亲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在我看来,他却给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伸手捉个雀儿,不死也要退层壳儿。”父亲心地善良,村里都说他是“老实人”。小时候我们很是调皮,经常会约上三五玩伴到茂密的林子里“探险”,途中时常会遇到很多珍贵的鸟雀,比如锦鸡、竹鸡之类。出于好奇,如是遇到它们,几个小伙伴总会不停地追赶,总想着抓一只耍弄一番。记得一次放学回家,我们几个小伙伴一如往常一样不走寻常路,穿梭在茂密的林子里,想着会遇到好玩的事。因为林子大而密,探寻途中我们“披荆斩棘”,时而还会匍匐前进,如此一来林中的鸟雀也经不起我们这般折腾。在地毯式搜索中,我们竟发现了一窝小竹鸡,小竹鸡毛呈褐色,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竹鸡,我们高兴极了。可能刚孵化不久,小竹鸡还不会逃命,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顺手捉了一只,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带回了家。回家途中遇到了父亲,看见我们几个正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不知道从哪里蹦一句“伸手捉个雀儿,不死也要退层壳儿”,我们几个不以为意。回到家中,我将捉来的小竹鸡放到了小竹框里,不适应的它不停地叫唤着。父亲对我的所作所为很不满,便狠狠地教训了我,要我把小竹鸡立马放回去。

“燕儿窝不敢戳,戳了不家作(不吉利)”。我老家是土墙屋,屋内用杉木板分开上下两层,中间横梁也是用杉木构架,很适合燕子筑巢。每到春天,燕子就会在我家堂屋一楼筑巢繁殖。燕子筑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像半个靠在墙上的碗。家中老人对燕子特别喜爱,每到燕子筑巢时节,他们会精心打理屋檐周围,好迎接燕子的到来。好奇心强的我,想探一探燕窝的究竟,准备拿起棍子,掏开燕窝看看到底是啥样。父亲见状,顺手拿起细木条意欲打我一番,嘴边还念叨着“燕儿窝不敢戳,戳了不家作(不吉利)”。

父亲对野生动物心存怜悯。他时常会用这些看似“迷信”的土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善良,要做一个好人。

父亲还是个严厉的人,有时候严得让我害怕接近他,所以我平时都叫他“铁匠”(在我们老家,令子女害怕的家长称作“铁匠”)。

“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会偷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开始寄宿读书,每周五都是我们这些寄宿生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该我们回家了。那时候我们放学回家都是步行,虽说从学校能一眼看见家的样子,但在大山里,都是“看到屋,走得哭”。上午放学回家都是吃几个馒头后约上三五个同村同学一起,开始我们的“回家之旅”。刚开始都还兴致勃勃,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到了后半段就像是“霜打的茄子”,提不起精神。当走到一块萝卜地时,大家扑进地里拔起了萝卜,开始补充能量。后来被主人家发现,告知了父亲。“铁匠”父亲用早就准备好的竹条子狠狠地抽了我一顿,嘴中还不停地教育我:“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就会偷金。”当时的我并不理解,总觉得他小题大作。现在想想他把我从小的坏习惯都扼杀在摇篮了,引导我走上正途。他对我的严厉是我成长中最大的财富。

“人不读书一世穷”,这是父亲给我的告诫。在上世纪80年代,考上一所高中是很不错的,可惜我父亲以一两分的差距与高中无缘,遗憾了一辈子。在我们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曾说:“我这辈子没有好好读书,可惜了”。读初中那会儿,我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记得在初三考试中,本来就不理想的成绩眼看着一次一次往下滑,父亲很是着急,害怕我以后像他那样。沉默寡言的他时不时蹦出几句让我终身受益的话语:“人不读书一世穷”,让我不要像他那样只会“拿着勾勾笔、写着窝窝字”。

虽然父亲已不在人世,但他留下的家训将会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东济宁: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好家风
下一篇:“四力”齐发 养成“好家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