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推动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创新

周海生    2022-04-26 17:02:11    大众日报

淳正家风,家国兴盛。中华民族素有重家庭、讲家教、守家风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发展成为一种浓郁醇厚的家风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传统家风文化的优秀因子,树立新时代优良家风,促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仅承担着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重担,更担负着塑造德性人格、孕育家国情怀、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处世原则、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家风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孔门庭训、孟母三迁、诸葛教子、岳母刺字等脍炙人口的家教故事,所蕴含的诗书传家、教子义方、俭以养德、精忠报国的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无一不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凝聚。中华优秀家风作为中华根、民族魂的生动体现,凝结着历代贤哲修齐治平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治家经验,尤其值得借鉴。南朝人徐勉身居吏部尚书、中书令等要职,不营产业,家无蓄积,还常将自己的俸禄分给亲戚中的穷乏者。门生故旧劝他为自己、为儿孙留点财富,他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徐勉的高风亮节为世人称道,“遗清白于子孙”也成为历代清吏恪守的千古明训。近代名扬天下的钱氏家族,秉承先祖吴越王钱镠“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的教诲,形成了“祖武是绳、清芬世守”的家风,人才辈出。百余年来,更是涌现出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杰出学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风能影响一个人,也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一般家庭家教不严、家风不正,子女很容易招惹祸端;而领导干部家庭,一旦家教失守,家风颓坏,就容易违法乱纪,腐化堕落,最终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周恩来同志对家人严格要求、不搞特殊,他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如晚辈只有出差顺路时才可以来看望他,来者吃住费用不能用公款,不许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生活要艰苦朴素等。这些家规,周恩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自觉带头重家教、严家规、正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既彰显了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与世风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家风作为世风的基点和载体,要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必须从树立优良家风做起。《老子》言:“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家教家风的缺失,危害之烈,不啻洪水猛兽。因此,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家风,推动新时代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传承中华优秀家风,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自觉,让好家风“活起来”。源远流长的家风文化,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颜氏家训》的“孝为百行之首”,朱柏庐《治家格言》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名句,家喻户晓,广为传诵。传统家风蕴含的孝亲敬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勤俭持家、清正廉洁等思想观念,已经不单单为一家一姓所独有,而是所有中国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涵上是息息相通的。正确衡估传统家风恒长久远的价值,自觉强化家风传承,有助于打通核心价值观通向社会大众的心灵之路。
  传承中华优秀家风,重点在“立”,让好家风“传下去”。通过挖掘提炼传统家风精华,编写传统美德故事,制作家训格言牌等多种方式,让好家风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运用移动网络、微信、数字报纸等新媒体将好家风传播开来,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什么是仁爱、孝亲,什么是礼义、诚信,什么是团结、友善,从小就懂得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家风,应当树榜样,重引导,让好家风“动起来”。良好家风的树立,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需要从每个家庭、每个人自身做起,特别是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做好家风的维护者、示范者、践行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立足实践,做好选树文章,营造家家户户建设好家庭的浓厚氛围。老龄办、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部门应密切配合、协同联动,积极组织开展孝亲敬老、文明书香、热心公益、清正廉洁等道德模范评选和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不断扩大好家风的“标杆”影响力与引领力,让先进典型的人性光辉和道义力量,浸润心灵,引导民众,就能有效激发“群体效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传承中华优秀家风,要注重重塑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近些年来,山东开展的乡村儒学推广活动通过组建专业性的学者团队、开设公益性的乡村儒学讲堂、招募乡村儒学志愿者、成立老年互助组社等多种途径,探索出了一条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的新路。传统文化之根在乡村,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有助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传承中华优秀家风,领导干部尤其要率先垂范。对领导干部而言,和谐美满的家庭是干事创业的“加油站”,清廉俭朴的家风是秉公用权的“导航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到党风政风,对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示范和引领效应。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修心治身,防微杜渐,培育清廉家风,为全社会作表率。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下一篇:传统家风建设的当代价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