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品牌 > 企 业 > 正文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打造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2022-08-18 14:58:19    中国网

利用科技手段转方式、调结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曾经单一的煤炭企业壮大成为集煤炭、燃气、化工、新能源、多能互补、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企业。

资产突破百亿元,迈入了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连续两年荣登陕西省百强企业榜单。

 

图片1

 

8月17日,聚焦高质量发展第六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探访该集团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升级版”背后的故事。

“走出去”遇到新转机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是在延安市车村煤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现代能源化工企业。

车村煤矿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享受“国家投资、地方办矿、煤归统配”政策建成的。

2004年,车村煤矿资源临近枯竭,加上开采成本高,煤炭市场低迷,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导致技术管理人才大量流失,企业随时都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困局面前,如何止住资源枯竭和经营困难双重压力的下滑趋势?车村煤矿的决策者提出走出困境的思路:谋大事、创大业、敢担当、有作为。

 

图片2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陈国强说,他们结合老煤炭企业管理和人才的优势,紧紧抓住国家资源整合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国有企业政策、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用独特的思维和眼光,在内蒙古煤炭市场上找到了破解困局的新坐标,在没有足够资金注入的情况下,用技术和管理换资源、换资本。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该矿就淘到了第一桶金,获利6600余万元。

这笔资金,为这个即将破产的老牌煤炭企业涅槃重生提供了资金保障。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本,在决策的过程中谨慎行事,不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不增加无效的固定资产投入,始终遵循轻资本运作,为企业实施深层次的资源整合做好前期铺垫。

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

在“走出去”的同时,延安能源化工集团积极优化组织生产,通过煤层配采、煤炭资源整合收储、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等措施,不断突破生产瓶颈,实现煤炭绿色高效智慧开采,推进传统产业在“有中生新”中不断升级。

同时,积极筹建低阶煤多联产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全力推进“煤、电、化、热”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扎实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近年来,累计增加煤炭储量5.02亿吨,新建产能450万吨。

“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未雨绸缪,持续推进,才能显现成效。”陈国强说。

“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的2014年,煤炭、化工、钢铁产品的价格走低,延能集团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延能集团党委认真落实省委“五新”战略和延安市委“高端能化强市”战略部署,紧扣行业发展规律和延安市情,积极融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一主两翼三拓展”产业发展战略——以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为主体,以天然气开发利用和煤基综合化工产业为支撑,全力拓展多能互补产业、非能产业、金融产业。

顶层设计大能源战略

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很难抵御复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风险。

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企业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先后多地考察调研,精心谋划布局,反复研究论证,规划以延安境内油、煤、气、盐等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能源化工集团为载体,运用市场手段,通过联合与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和新兴产业。

实践证明,这条路符合延安能源经济发展实际,能整体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和推动延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该集团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不断向新技术、新能源、新产业领域迈进——积极谋划自主建设煤化工项目,并完成中试试验;发起设立规模300亿元的国家级产业基金;获得全国第一批23个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延安新区、安塞区试点的建设主体;获得全国第一批106个增量配售电业务延安新区试点的建设主体;获得延安新区供热30年特许经营权……

随着煤电、天然气、化工、新能源、多能互补等项目的实施,延能集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方向更加清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成为延安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领头雁”,也为推动延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延能样板”。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利润总额26亿元,同比增长306%;上缴税费16亿元,同比增长158%。截至2021年底,集团总资产达214亿元,连续四年进入陕西百强企业榜单,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近日,延安能源化工集团在2022年工作会上晒出了成绩单。而这,也成为了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升级版”的生动注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神木清洁能源公司燕家塔联合党支部多途径促青年成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