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从2020年1月20日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采取“乙类甲管”,到如今实现“乙类乙管”,三年内是时间的更迭,更是政策的应时更新。对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风险区……“乙类乙管”意味着的种种“不再”,同时也昭示着我们在三年抗疫过后,终于迈向了一个新的开始,在常态化防疫的道路上愈前行、愈坚定。
将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基于对病毒的科学研判和疫情形势的斟酌考量,而非“躺平”之举。目前已有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攻击上呼吸道,其毒性较之原始毒株已经减弱。此外,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具备了新冠防治等基本常识。值此良机,对防疫政策作出果断调整,既是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的表现,也有助于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让烟火气重归人间。
“乙类乙管”绝非躺平,科学防疫仍需要以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为支撑。目前,各地新冠感染者有所增加,由此带来正常工作秩序遭破坏、教育系统混乱、医疗系统濒临崩溃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直面解决。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要恢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对每一个子系统具体分析、综合施治。医疗部门要做好医疗资源储备,在特殊时期完善网络问诊制度,保障好群众求医问药;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形安排教学工作,完善线上教学管理。只有实现各系统的稳定运作,小齿轮正常转动了,才能带动整个社会大系统的良性运转。
“乙类乙管”绝非躺平,科学防疫需要每个公民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新冠虽然调整为“乙类乙管”,但传染病仍然是传染病,依然需要我们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而不是掉以轻心。尤其是由于不同个体间的免疫力状况、过往病史等差异,疾病落到每个生命身上的具体情形可能千差万别。在公共场所逐渐开放、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做好自我防护尤为重要。对于身边抵抗力弱的老人,我们也要多出一分关切和责任感。
这个漫长的冬天或许难熬,但冬日过后春暖花开的风景依然值得我们为之等候。新冠实施“乙类乙管”,或许就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始:在过去三年曾因疫情失去了正常生活的人们,正在慢慢迎来新生活的复苏。此刻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候,再等一等吧,那些错失的美好时光即将在某个春日姗姗而来。
(王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