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希望田野上结出硕果

2022-12-29 01:14:42    红网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聚焦推进农业强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划了重点。

仓廪实而天下安。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粮食安全保障。不久前,我国粮食生产再次交出一份骄人的成绩单: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52万亩,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个“增”字来之不易,背后是我国知重负重、勇毅向前,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担牢农业强国建设使命,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为了稳住农业基本盘、保证粮食稳产增产,从中央到地方都祭出了实招硬招。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目光聚焦粮食安全,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而前不久《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明确,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各地则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科技贡献率和扩大良种覆盖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确保未来粮食生产指标务期必成,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但在喜人成绩面前,我们仍要戒骄戒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保粮食稳产增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等。说到底,就是要把保障粮食安全落实落地。

从长远来看,我国稳定粮食生产仍面临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散发多发的局部疫情、极为异常的极端天气等困难和挑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方面要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彻底解决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倒挂现象,必须打好规划控制、用途管制、建设提升、生态修复组合拳。同时坚持数量质量并举,分区分类建设生态良田,因时因地治理退化耕地,从概念上、技术上、政策上理解好、建设好、管护好良田。

另一方面,依靠科技驱动,增强农业创新能力。我国领导人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各地以科技创新为重要路径,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科技兴农已成为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驱动力,“藏粮于技”正加速成为现实。我们必须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质量,进一步推动科技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建立智慧利用农田,实现耕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多做夯基础、促提升的事情,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瓶颈制约。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好,在希望的田野上定能结出农业强国的丰硕果实。(孔德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女子赠药反被辱骂,“好心无好报”令人心寒
下一篇: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