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打造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022-12-26 11:44:15    工人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为破解老龄化困局做出的现实选择。展望“十四五”未来的关键三年,分步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已是箭在弦上,这将使老年劳动力供给逐渐增加。考虑到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仍然面临需求、供给和不确定因素的交织影响,应积极打造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推动就业市场平稳承接供给增加的老年劳动力。

老年劳动力供给增加与青年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有明显不同。首先,老年劳动力更加偏好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不十分紧张或繁重的工作,以及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更具灵活性的工作。其次,老年劳动力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团队意识更强、非认知技能(如社交能力)更强,更加适应需要密切协调和沟通的职业类型。此外,老年劳动力的流动性相对较低,有利于稳定用人单位的雇佣结构。总之,老年劳动力在就业市场有着自身特有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由于年龄和健康等因素带来的劣势。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影响老年劳动力需求的特征趋势。

首先,青年失业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能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和抑制效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有所下降。尽管青年失业率不太可能一直保持高位,但是青年劳动力与老年劳动力相比有更长的持续工作年限,更受雇主青睐。也就是说,如果就业市场因经济景气原因出现了较高的青年失业率,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老年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潜力与其工资薪酬之间的正相关性弱化,影响企业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关于年龄-工资联动变化规律的研究显示,个人工资与员工年龄(工龄)保持正相关,因为存在“干中学”的人力资本和工作经验积累。这意味着,企业雇佣老年劳动力可能面临相对较高的薪酬成本。而企业预测未来老年劳动力的生产率增长潜力缺乏,很有可能会减少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

此外,老年劳动力适应技术进步环境的能力相对弱于青年劳动力,而当前就业市场的增量需求很大程度上由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驱动,老年劳动力可能难以适应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就业机会。在技术进步的环境里,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节奏也更快,这要求劳动者持续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然而,个人生命周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一般来说,青年学习效率较高,学习精力也较为旺盛。因此,技术进步创造的技术型工作岗位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偏低。

综上分析,日渐增加的老年劳动力资源,并不是完美匹配了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分析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外需收缩、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转移和不确定性冲击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叠加未来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仍将持续较高,预期未来三到五年内,我国就业市场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的压力和结构性就业矛盾。

能否切实扩大就业市场对老年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关系到延迟退休政策能否顺利落地和取得实效。这就需要打造一个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增强老年劳动力与就业市场的适配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是要鼓励创造老年友好型工作机会,扩大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那些更具灵活性、更能发挥老年人独特技能优势的岗位可以更好匹配老年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对老年劳动力更有吸引力。这类工作的特征包括:对体力要求相对较低;不增加业绩考核压力;鼓励员工使用社交能力;工作时间可变;工作自主权较大。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创造老年友好型工作机会,扩大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

二是要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提升老年劳动力健康水平。较高的健康水平是老年劳动力延长工作年限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制定实施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推动全民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成效,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协助延长职业寿命。此外,要加强职业健康保护,防止职业病对劳动者造成损害,带来新的就业不公平现象。

三是要强化反年龄歧视,有效防范和化解就业市场可能出现的年龄歧视问题。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规模超大的市场,现实中仍存在年龄歧视等问题。我国现有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已经为就业公平奠定了制度基础,未来需要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强化就业领域的反年龄歧视,保障高龄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是要营造老年友好型就业氛围,提升全社会对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支持和认同。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全球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全社会需要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加快调整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从就业角度来看,老年劳动力与中青年劳动力在工作中是互补关系还是替代关系,将影响市场主体对老年劳动力的态度。如果老中青年龄结构搭配的工作团队更有效率,那么就业市场对老年劳动力的包容度就会越高,全社会也更容易形成老年友好型就业氛围。因此,要建设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必须更加注重宣传老年劳动力与中青年劳动力搭配工作产生更高效率的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提升对老年劳动力的包容度。(陈建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抢手药临时入医保,囤药热该“熄火”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