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进入了采血寒冬期,全国多地血库血型告急。连日来,多省市血液中心多次发出血液库存低位预警,尤其是A型血、O型血库存量持续走低,已经达到了采供血应急预案中最高红色预警级别状态。山东省血液中心体采科副科长呼娜介绍说,“现在A型血、O型血库存,仅能满足临床极危重症患者三天用血量,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红色预警!”
我国其实一直存在季节性、区域性和偏型性的血液供应紧张问题,为此,建立了各个层级血液的预警和调配机制,但是此次献血“淡季”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多地遭遇采血荒。江苏省血液中心统计称,今年12月份献血人次和献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7%和54%。由于奥密克戎的感染人数大幅增加,同样也对社会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的献血积极性受到明显影响,对于献血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存在着诸多疑虑。因此,唯有打消公众疑虑,才能缓解“血库告急”。
在疫情大背景下,公众对献血存在着诸多疑虑。一方面,未感染的民众普遍担心献血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会让自身更易感染病毒;另一方面,已感染的人群会考虑是否达到献血条件,对转阴后多久可以献血尚存疑虑。此外,在退烧药遭遇“哄抢”的背景下,公众对于个人健康状况会更加担忧,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过了这段时间再献血”。
尽管大量学术研究表明,献血跟抵抗力没有直接关联,但公众认知的提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安全高效的采供血体系,因此,缓解“血荒”的当务之急是做好疫情下的献血宣传科普工作,进一步打消公众疑虑。深圳市血液中心在“血库告急”时曾召集曾经的献血者再次献血,这与血站的科普工作和民众实际的献血体验有关。如果科普到位、献血者首次献血体验较好,那么他们日后再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从实际效果上看,再次献血的深圳市民的比例较高。
特殊时期,鼓励献血的同时,也要改良献血方式。例如,个人献血可以通过线上征询、分段预约,环境再造,流量严控,从而减少接触;疫情严重地区以预约献血为主,确诊零报告的县加大动员团体献血,多渠道招募有团队献血经验的单位,分批分时段组织安排上门采集。同时,还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例如给献血者送上当前急需的感冒药等,小小举措却可以温暖人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献血的积极性。
(商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