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拆零”售药的应急之举,能否成为常规模式?

2022-12-22 17:52:59    红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面对退烧类药物一盒难求的现状,多地开始实行药品拆零销售模式。12月19日,北京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432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王厚廷表示,对于投放至药店的大包装退烧药严格要求按需拆零销售,南京、珠海、长沙等地也接连发布了“拆零销售”政策,对市民采取实名登记、限量购买等制度安排,鼓励药品零售门店对符合拆零销售要求的药品进行拆零销售。

特殊时期,发热患者剧增,退烧用药缺口迅速放大,“拆零”售药这一举措无疑已成为当下一些地方紧迫且现实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部分应急药品的“按需”销售,一方面能够从需求端对“非理性囤药”进行有效规制,倡导民众理性购药、合理用药,保障把药品给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药品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药品浪费,有效缓解当下布洛芬等退烧用药市场供应紧张现状,从而让发热患者“一药不再难求”。药品拆零销售的优点显而易见,但还是引发不少质疑,布洛芬等药品“拆零卖”合法吗?还是说只是特殊时期的特别举措?

事实上,药品拆零销售传统不仅合法,而且是药品监管部门的强制要求。自2000年起,国家曾多次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其中都明确规定药品零售操作包括拆零销售,还规定药品零售的营业场所应当具备药品拆零销售所需的调配工具、包装用品。药品“拆零”销售也并非制度创新,早在改革开放前后,由于药材资源相对匮乏,医院不会一次性开一整盒药,而是根据病情按天开药,用小纸袋或小药瓶装好,并标明用法。如今随着物质水平不断提高,过量开药、囤药现象屡见不鲜,很多药品都变成整盒、整瓶销售,不少没吃完的半盒药、半瓶药在不经意间就过期了,既浪费金钱,也浪费资源。

然而现如今绝大多数药店并没有拆零专柜,也不提供药品拆零销售的服务。那么,药品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按需购买,“吃多少买多少”?事实上,仅有政策支持还不够,药品拆零销售未能落地还有几个现实的“拦路石”。拆零销售的药品包装被打开,很多消费者会抱有整个操作过程是否规范,药品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等方面的担忧,且每份药品只有一份说明书,药品若拆零销售,会对药品的安全使用造成不便。在一些消费者未必敢买、未必愿买的情况下,药店也就没有动力去实施,若拆零药品未卖出,也会增加销售成本,造成损失。此外,药品拆零过程有严格的规范,药品拆零可能会带来药品污染、后续储存安全等不必要的风险。

显然,药品拆零销售涉及到的环节较多,需要药品生产商、药品零售店、患者、政府等共同配合与支持,才能使药品拆零销售真正落实下来。按照操作流程看,药品拆零销售最大的问题无非是拆包装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储存以及用药安全问题,那么不妨从制药出厂源头就做好拆零,推出小规格、少剂量的药品包装,或生产便于“拆零销售”的药品包装,在拆零后各部分仍能保持完整的包装,并配齐药品说明书。同时对拆零药品销售价格可适当上浮鼓励经营企业拆零销售,通过合理的溢价填补药店拆零销售的损失。此外,需要严格的制度规范来保障拆零药品的安全性,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拆零操作流程,完善拆零商品质量检查制度,从制度层面消除患者对拆零药品的顾虑,并将医保定点等扶持政策与药品拆零融合,调动患者购买拆零药品的动力。

在疫情特殊时期,药品供应成为最大的民生问题,退烧药拆零销售是应急之举,也是传统“拆零”售药模式重新回归的一个重要契机,将近乎销声匿迹的“拆零销售”重新拉回到了公众视野,不妨以此次退烧药拆零销售为发力点,来全面激活药品拆零销售模式,让“吃多少买多少”成为一种常规模式,共同营造“科学用药、节约用药”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程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抢手药临时入医保,囤药热该“熄火”了
下一篇: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