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朋友圈分享感染经历,勇气和善意才是治愈良方

2022-12-16 17:27:00    红网

连日来,不少地方的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感染经历,甚至不少网络大V、明星名人都纷纷公开分享自己感染新冠的经历,有网友戏称:“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没有阳性,那就真的应该怀疑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了。”令人忍俊不禁的调侃背后其实折射出如今人们面对疫情时的积极乐观,而透过一段段真实经历的分享,我们也再一次感受到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善意与鼓励。

恐慌不再,歧视消失,侃侃而谈背后是焦虑心理的缓解。自从各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之后,一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的感染者有了小幅提升,不可避免的会对感染者造成心理压力。但如今,“阳了”的人可以大大方方把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众,而不用担心遭到歧视,没有感染的人也不再用恐惧和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真诚地祝其早日康复,这背后体现出的都是人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恐慌、焦虑情绪的减弱。

传递信息,分享对策,一篇篇“经验帖”蕴含着彼此温暖的善意。关注大家分享的感染经历后不难发现,内容主要集中在四方面:自己是如何感染的、感染后体验如何、感染后怎样最大程度上降低危害以及自己是如何康复的。不难看出更多人渴望通过一次分享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怎样避免感染、怎样判断是否感染以及如何尽快康复等信息。有的网友“贴心”地晒出药方,大到品牌种类,小到服用剂量,表示“亲测有效”;还有人在文章中描述感染症状,“就像一次普通感冒”,最大程度上避免恐慌,亦有一部分网友看到分享后雪中送炭,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或是通过点赞评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和鼓励。作用有大有小,网友分享的经验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从感染到康复的全过程,对病毒多一份清晰的认知时,我们就在战胜病毒的过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从推诿猜忌到互助抗疫,人性的温暖是面对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疫情初期,面对资源紧缺、社会混乱的情况,社会上曾经出现了售卖假口罩、哄抬物价等让人寒心的行为,外地返乡市民露宿街头、老年人没有健康码无法进入公共场所的现象屡见不鲜,折射出面对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会治理的缺位和社会温度的缺失。而如今,不论是网络上分享的抗疫经验,或是疫情来临时一份份互助文档,又或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果断逆行,当人们开始共同探讨疫情的各种可能性时,我们逐渐意识到唯有团结互助才能战胜这场来自自然的挑战。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我们也终将迎来战胜疫情的时刻,面对网友的分享,我们不妨多一份鼓励与宽慰,面对疫情也多一点乐观与阳光,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只要我们心存美好,总将同走过寒冬。

(王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