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治日报的记者对于直播间秒杀活动进行调查,从中得知群众在直播间中永远抢不到秒杀活动的商品,另有群众发现直播间带货乱象重重,不仅抢不到秒杀活动的商品,更有商品多平台价格不一、产品价值缩水等情况。在这样直播带货乱象频生的状况下,谁才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12月15日《法治日报》)
直播带货出现时间晚,平台对其规范不完备。目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企业转战线上营销的语境下,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途径,连接着企业和用户。在众多明星、网红等意见领袖和政府、企业、平台等多方力量的介入下,直播带货成为拉动内需的一种重要形式且发展迅速,比较突出的便是罗永浩靠直播带货3年还款6个亿,东方甄选山东专场直播带货单日破亿元。但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直播带货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下,平台制度跟不上步伐,未能适时对直播进行规范和治理,慢慢必然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平台规范不完备是事实,但商家也不该去钻制度的空子去侵害消费者的权益。目前很多带货主播以全网最低价作为带货宣传重点,但全网最低价是否属实一直是消费者的热议点。“原价1200多元一条,秒杀价只需198元,但我收到的项链很迷你,甚至无法戴进脖子,而网上同款商品只需100元左右”……这种商品价格价值不符、掺假、掺杂、虚假宣传、退换货不及时、客服不回复等乱象在直播带货中层出不穷。
另外,主播群体整体素质不一,部分主播内容宣传形式低俗、夸大产品功效,部分主播购买流量、制造虚假数据、依靠虚假福袋留住消费者,这些行业规范和标准缺失的现象,在消费者中引起诸多负面连锁反应,许多消费者对此表示气愤与无奈。
现如今,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平台和商家要想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就要适时做出改进。针对部分主播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的情况,平台应加强对主播群体的监管,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未来可利用有认知能力的虚拟主播替代真人主播。与此同时,平台也要应完善供应链的具体流程和加强对各个流程的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售前质量、运输送货、售后服务等具体保障,搭建好企业和用户的沟通桥梁。商家应该将诚信守法经营,遵守平台规章制度和市场规则,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另外,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商家应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切不可与用户、平台、物流等“踢皮球”推卸责任,让消费者心凉。
直播带货的改进可谓是任重道远,在直播带货这个丰产季节,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理性,坚定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不可陷入商家“精心设计”的拟剧场景的陷阱,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中一哄而上,一次次成为任商家割取的韭菜。
(李嘉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