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2022-12-16 15:38:58    光明日报

作者: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

2021年11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引用古语“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阐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说符》。其基本含义是,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观察过往就可以预知未来。引申含义为,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以史为鉴,学习历史可以掌握未来的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的连续性思考中,做到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墨子说,“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意思是可以用过去的事来推断事情的发展,用出现的事来推知隐微的事。《吕氏春秋》中说,“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汉代董仲舒说,“不知来,视诸往”,意思是如果不了解他的将来,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过去来了解。这种推断、认知事物的方法,符合认识规律。中国人充满思辨的思想,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希望通过探究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兴衰成败之道,从而为后人提供镜鉴。中国人历来重视历史学习,强调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

由表及里观察事物本质,可谓“见出以知入”。长久以来,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商品的全球流动满足了世界人民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要素的全球流动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全球创新。然而,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化遭遇逆流。根据WTO贸易监控数据,次贷危机以来,全球进口限制出现了快速增长。2009年全球进口限制措施仅为73项,2020年全球进口限制措施高达1515项。与此同时,世纪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演变。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上,国际贸易准则可以随时被打破;全球疫苗生产分配极不均衡,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不足;部分发达经济体为了技术垄断和自身安全人为“断链”,全球被迫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发达经济体刻意的“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违背了全球化的分工原则,降低全球化的资源配置效率。此外,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也导致逆全球化抬头。由表及里,可以洞见:逆全球化趋势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才能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以史为鉴洞悉发展规律,可谓“观往以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只有在多边主义合作框架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才能迎来更加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实施贸易负面清单,大幅度降低关税,大幅度推进贸易和金融开放,以自身的发展惠及世界;进博会的举办,亦为中国提供了展示窗口,表达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市场机遇的决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国际市场拓展和全球治理结构优化提供了新机遇,也更好维护了世界的共同利益。

依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未来,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共同关心的气候变化、粮食能源安全等问题上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坚定不移地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国内大循环的稳健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中国行动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

由表及里、以史为鉴,不难看到全球化是历史前进的方向,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更需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开放的春风必将温暖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篇:布洛芬断货,黄桃罐头脱销?不盲目抢购也是应对疫情的良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