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考研大战呼唤更多“异地借考”式务实保障

2022-12-16 15:36:22    光明网

在最后冲刺期苦心备考的考研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按原计划时间进行,同时发布借考新政,即当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可在规定时段内提交借考申请,就近选择考场参加考试。

对于考研人来说,半个月之后即将举行的这场考试到底有多重要?从“上岸”这个暗语可见一斑:考研胜出,成功上岸,脱离苦海。据官方权威数据,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457万,保守估计今年报考人数将继续攀升。因此,从保障的角度来说,再怎么强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统筹安排中的任何一个小的变化,都将对不少人的未来产生某种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隔离等防控要求带来流动性难题,也为考研之路增加了一些变数。尤其是最近,自11月开始的新一轮全国多地散发疫情仍在持续,而且随着多项优化防疫政策出台和落地,社会面流动和聚集加速恢复。虽然按照最新的指导政策,考生过去因为所在地出现疫情而无法出行的困扰可以消除,但增加的感染风险带来了新的困扰和不确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部此次发布的借考政策,相当于为考生提供了一个plan B,将疫情对备考可能带来的不确定降至最低。异地借考,不仅减少了考生异地出行可能带来的安全、经济等成本,切实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此种保障“到场”、“应考尽考”的务实之举,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个梦想的尊重。刷屏的点赞和“加油”的自勉,就是对疫情下暖心服务和人性化政策的最大肯定。

异地借考,说新也不新。去年,受疫情影响,浙江为400名考生提供了异地借考,包括省内异地隔离需就近借考的200多人,以及因隔离滞留该省需借考的省外考生。陕西也为无法跨市赴考的考生提供异地借考。不过,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的异地借考覆盖范围更大,不再局限于高疫情风险地区,而直接放宽至面向所有存在实际困难的考生。

如果考虑到,一部分学校教学秩序尚未恢复或已有学生返乡,料将面对大幅增加的异地借考申请需求。申请需求的激增,意味着更复杂的场地安排,更繁重的试卷寄送,也当然意味着更高的组织成本和风险压力。落实好异地借考,在满足考生需求增加的同时,确保每个细节万无一失,最大程度确保考试公平,是眼下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的面临的一大挑战。

再过半个月,开考的铃声就要响起。这场考试,考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院校。相关机构和部门要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因时因势调整相关保障举措,衔接协调好各环节事宜,未雨绸缪,做好做足应急预案,及时扫除他们追梦路上的障碍。奔赴这场人生大考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当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篇:布洛芬断货,黄桃罐头脱销?不盲目抢购也是应对疫情的良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