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十九连丰,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2-12-16 11:08:23    人民网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仓廪实,天下安。端好“中国饭碗”,始终是筑牢民生“幸福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十九连丰”捷报频传,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

“农为政本,食乃民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实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粮食稳产高产,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自2012年起,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483.5公斤,即使不考虑进口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线,“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成色也更足,而且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2022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再加上从北到南,夏粮和秋粮的主产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天公不作美”,更需要不等不靠、能为善为,千方百计去争取粮食丰收。今年,中央强化顶层制度设计,首次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各级党委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层层分解落实面积。中央财政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205亿元,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先后下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政策不减弱、措施落到位、投入有增加,加上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畅通农资配送渠道等,多措并举、众志成城,才绘就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画卷。

粮稳天下安。2022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仅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14亿多人口,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仍然需要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既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立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种业发展短板,为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探索空间和潜力。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仝宗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各项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下一篇:让消费券变为市场“撬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