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双十一”订单迟迟不发货?“超长预售”不能肆意妄为

2022-11-29 23:39:30    光明网

“双12”都快到了,“双11”下单的商品竟还没收到……最近,一些消费者发现,买的东西并非堵在路上,而是商家压根没发货。问题的症结,正是超长预售制。

商品预售制,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预先付款,在商家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后,才正式投入生产的模式,本多见于房地产、数码产品等商品。伴随电商平台的发展,预售模式应用越发广泛,从网红店产品上新到互联网大促销活动,提前数星期甚至一个月开始要求支付定金,超长预售应运而生。

无可否认,预售制可加速产品销售、减少库存积压,有效规避传统生产带来的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模式已悄然变了味儿。有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以预售期为幌子,将发货时间无限延长,预售订单硬生生被拖成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严重影响市场期待和消费体验。这背后反映出其未对产能和订单做到统筹安排,预售速度与交付能力不成正比。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一方面,大量消费者苦于等待时间过长;另一方面,不少平台却进入了“秀肌肉”状态,在电商平台大晒预售人数、金额的成绩单,预售模式俨然被用作营销宣传,包装成流量增长的利器。

对商家来说,降低产销成本,实现零库存、无浪费的目标无可厚非,但不能一再试探消费者和市场的底线,让超长预售演变为自己逐利、平台得益、消费者买单的虚假繁荣。在超长预售中,商家无需承担退换货等任何损失,消费者则要承受迟迟收不到急需商品的后果。如此权责不对等的结果,显然是赤裸裸将风险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事实上,商家在未清楚告知消费者相关条款的情况下,产生的单方面延期发货甚至不发货取消订单的行为,已违反《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同时,商家“预售不告知”的行为也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无论是维护消费者的切身权益,还是推动电商行业及预售制的良性发展,都不能让超长预售变成消费者的“坑”。行业监管和相关法律的出台落实必不可少,既要对平台和商家进行刚性约束,切实压缩其猫腻空间,也要为消费者权益提供有力支撑。总之,不能让消费者以一己之力,与平台商家“单打独斗”。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对盲目预售和一味延迟发货的商家不能恣意纵容。针对长时间不发货的商家,平台宜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敦促商家限期整改,不能让消费者无限期等待,对于屡劝不改的,应当建立终身禁入的黑名单制度。

商品可以预售,但品质和服务绝不能透支。倘若商家让预售成套路,将口惠当优惠,那么消费者擦亮眼睛、用脚投票也会成为最有力的反制。对于一些商家打出“预售订金不退,商品不换”等霸王条款,消费者更应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让给用户挖坑、不拿消费者权益当回事的平台和商家付出应有的代价。(孔德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下一篇:疫情防控当精准规范有温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