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培育职业农民,赋能乡村振兴“活力满满”

2022-11-29 23:32:25    多彩贵州网

在贵州黔南罗甸县茂井镇兰西村蔬菜种植基地,有一群统一着装的“企业员工”。这群“企业员工”主要由茂井镇兰西村和高里村村民组成,去年11月份起,与公司签订合同,正式从传统农民转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切实提高农民队伍农业技术水平,才能够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近日,河北石家庄市两位农民李永平和于江通过职称评审,成为了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地也要评职称,这在网络上引起了讨论的涟漪。事实上,培养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职业培育的“星辰大海”中,树立“全局”观念。现代化职业农民是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其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江西省通过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设涉农专业职业班,发挥了各级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开展“订单式”培养,推动新农民职业教育“学历化”,蹚出一条培育新路子,激活了乡村振兴“一盘棋”。

在技术强国的“探索星空”中,发扬“钉子”精神。钉钉子,方向精准是第一位的,谋定后动才能赢得成功。但其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身特质,劣势在于文化底子薄,优势在于实践经验丰富,培育现代化职业农民步入专业化、精准化之路,就需要咬住目标,一锤锤不断用力使劲,才能成效稳固。新时代农民要在求知、求索中拿出“日拱一卒”的韧劲,坚定“滴水穿石”的执着,争当技术强国的“农业之星”。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大业中,弘扬“黄牛”作风。新时代的农村是肯干者、能干者的大舞台。在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里,广大农民自立自强,书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奋斗之歌。数以万计的“新农人”扎根田间干事业,以辛勤汗水扮靓了乡野。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农民依然要在自己的主场发挥“主力军”作用。无论身份是否转变,身上所具有的不怕苦、能吃苦的“黄牛”作风都应继承发扬。不管是专业知识学习还是实地耕耘,都需要去犁好每一分地,种好每一颗粮。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如今的社会,重视自我提升,协力发展,“现代化职业农民”这股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磅礴有力,活力满满,定将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大有可为。(熊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下一篇: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提升群众获得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