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死去的网恋”不仅以全新的模样重新活跃在了大众的面前,还被“挂上购物车”,衍生出了“第三百六十行”——“网恋奔现师”。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年轻人奔现之前,帮助考究对方是不是“理想型”,为雇主提供决策依据。随着社交平台上“网恋奔现师”的群体扩大,这一话题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在疫情下,情感需求和情感焦虑已经充斥着年轻人的生活,因此通过网络寻找慰藉也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网恋奔现”已成年轻人婚恋新形态,近六成人选择用社交软件找伴侣。对于面对婚恋压力的单身青年来说,社交软件无疑为其提供了新型的恋爱方式,这种网络发展为现实的“网恋奔现”,既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尽情袒露自己的心声。许多年轻人渴望拉近彼此的距离,又害怕破碎“翻车”,所以“奔现师”的存在就能够帮助我们提前预防诈骗等乱象,给予我们一片可供缓冲的地带。
诚然,“新奇”的“爱情买卖”文案配合“诱人”的服务,让许多年轻人甘愿把“奔现”机会交给“奔现师”,让他们当上“私家侦探”代替自己全方位地对约会对象们进行考察。尽管这一切看似是在追求一场完美约会,但背后隐藏得更像是一场“爱情买卖”。当网恋市场的需求被看见,越来越多人想加入其中分“一杯羹”,在利益的驱动下,网恋市场缺乏规范,诸如:当斥资雇来的“奔现师”见到的实则是另一位“奔现师”,而谈完“恋爱”后又转手把网恋对象卖掉的乱象层出不穷。
切勿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倘若对网恋对象产生过度依赖,会沉溺于虚拟世界的甜言蜜语中,容易上当受骗。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在社交平台制造“杀猪盘”,往往就是等待情感匮乏的受害者上钩,导致受害者财产损失。同时,当发现网恋对象不符合预期时,也不能丧失对生活的希望,要明白现实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回到真实的世界里,认真生活。
保持理性思考与辨别的意识。在古时,信媒人都是有风险的,因为媒人有利害冲突,好坏全凭他们的嘴。一般都要找信得过的人或是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进行现场鉴定。因此对待“奔现师”的话也不能全盘接受,要具备自己的思考能力,况且有些“奔现师”做“私人侦探”时踩在了法律红线,侵犯对方隐私,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此,这些处在监管真空的“奔现师”等新业态,迟早会被建章立制进行惩处。
“爱没有技巧,真诚才是必杀技”。当“真心”被放进“买卖”的篮筐中明码标价,当“网恋对象”是有偿且带有目的的“情感交易,它们换来的早已是廉价而不纯粹的感情。“爱情买卖”本就不是情感关系,不要让“奔现师”成就了你的感情,当爱情被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早已脱离了原本的样子。
(郑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