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富二代汪小菲在微博上晒出过去一年为前妻大S一家支付的高额账单,并控诉前妻阻拦其看望儿女的行为,前后发表二十余条微博。随着该事件持续发酵,热度不断上升,旗下品牌麻六记直播销售额暴涨,事件相关词条连续霸榜微博热搜,创造出了“床垫、电费”等网络热词,获得了巨大的舆论流量。
结合往前清远一医护人员在女病人做B超检查时直播,发布不适合对外公开的画面但获得巨大流量。这种不宜公开、互揭老底等揭露个人隐私而爆火的戏码,让人直呼掌握了“流量密码”。而所谓“流量密码”,指的是通过发布一些极具热点性质的创作内容吸引眼球,以获得超乎常理的播放量。
事实上,作为知名富二代与著名影星,汪小菲与大S自身带有相当丰厚的流量基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身份,然后才是事件。除此之外,该次“前夫妻互相撕逼”中存在的复杂的家庭关系结构与对立的身份背景使得该事件具有广泛的讨论度,而后续热度的持续上升也建立在不断挖掘揭露过去文字、影像资料及互相喊话爆料等个人隐私的基础上。这样的“流量密码”建立在身份与事件的双重特殊性之上,具有不可复制性,若是换成普通的网友,先不论事件发展如何,文章的真实性便会在第一时间遭到质疑,后续的人肉搜索等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而类似的b超事件更是侵犯患者隐私权的违法行为,医护人员理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因此,如此盛况是以揭露个人隐私为代价的网络狂欢,通过伤害或互相伤害为前提引发激烈争论而获得巨大流量的现象,不是,也不应该继续被认为网络世界的“流量密码”。
由于身份的特殊,牺牲部分个人隐私已经成为名人无法避免的职业特性,巨大的流量并不因隐私而来。而利用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发布具有争议性的观点,引发激烈讨论使得相关话题成为爆款的行为,属于故意炒作与煽动社会情绪。简单地认为个人隐私等于“流量密码”并进行模仿,极易导致唯流量论,不仅可能造成内容同质化、浅薄化,挤压优质作品的生存空间,甚至导致用户恶意泄露他人的个人隐私现象。发布者通过巨大的流量获利,公众则被利用的工具,为流量与情绪买单。
不论是无心之举还是故意炒作,我们都应该警惕并拒绝用隐私换流量的行为。“守正出奇,长期主义”才是打开流量密码的正确方式。
(沈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