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的徐女士称,她在初三儿子的书包里发现一只避孕套,而且是拆封的。儿子很认真地告诉她,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是班里同学拿过来当气球吹的。徐女士便借机向儿子科普了避孕套的用途,但她也表示:“老母亲讲这些真的不太说得出口啊。虽然学校也上过生理卫生课,但没有讲那么细致。”
为什么说中国性教育是“赶鸭子上架”式的性教育?性教育主要分为三种教育方式,家庭性教育、学校性教育和社会性教育。而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这三种教育无论是哪一种都带有突发性、模糊性和滞后性,他们无法在孩子需要利用前被知晓,永远都是被无意发现或是犯下错误后才能现出真面目。
家庭性教育是三种方式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孩子看待性的方式。中国的家庭性教育却是三种最匮乏、最为被动的教育。对于中国家长而言,受传统保守的观念影响,他们对性闭口不谈,谈性色变,把性看作是会导致孩子走向歪路的洪水猛兽。当孩子不小心接触到性,或是真的发生相关行为时,他们才会扭捏地将相关知识含糊不清地告诉孩子。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对身体构造、性行为逐渐产生好奇心时,家长们总会说“长大你就懂了”,这短短六个字就是中国完全被动的家庭性教育最生动的写照。
虽然小学、初高中、大学都设有生理卫生课,但中国的学校性教育仍是非规范化、非正规化的。国家未把性教育归为必修课程,而是将性教育夹杂在生物、科学等学科中,更多是讲解生理方面的差异,而忽略了关于性的心理因素。专业的师资团队和教材也很少,《珍爱生命》等相关性教育教材都被家长和社会质疑尺度过大,无法顺利推行。只有爆发影响力较大的儿童、青少年性侵犯、性犯罪事件时,学校性教育才会被社会舆论推着向前迈一小步。
没有全面的性教育课本,家长对性知识更是遮遮掩掩,孩子对于性知识的好奇无法被满足,只能通过社会性教育的手段。互联网时代,社会性教育主要来自孩子主动上网搜索,而网上不良信息泛滥,极其容易导致孩子性知识和性观念的片面和扭曲,而这种病态的性观念就极易导致性犯罪。调查表明,近年来青少年性行为迅速增加,而青少年的性犯罪几率也是不断上升,没有被家长和学校规范的性探索极易把孩子引入歧途。
性教育不是家长和学校的“被动触发技能”,也不是孩子自动生成的“天赋技能”,良好的性教育应该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本该在幼儿园、小学就讲授的生理方面性知识不应该因为“羞耻”而迟缓,尽早了解也有利于孩子自我保护;青少年对性概念和性行为的科普更是刻不容缓,这样不仅能消除他们对性的好奇心与羞涩感,还能塑造正确的性观念,减少性犯罪的悲剧。当性知识不再对孩子们蒙着神秘的面纱,“赶鸭子上架”式性教育自然不攻自破。
(孙涵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