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雪峰在一档节目中不建议大学生送外卖的观点登上热搜,再次将“就业”“学历”“外卖”等词联系在一起。众多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学历浪费,读完大学选择送外卖,学历成本的投入远远大于实际获得的收益;在学习了二十多年之后,能做的工作只是一份发展空间有限、没有门槛、任何人都能做的工作。也有网友提出,毕业送外卖是找不到心仪工作的无奈之举,应当多点理解。
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同类竞争人数不断增多,核心竞争力比不上有工作经验的人,“就业难”成为横亘在学子们头顶的一块阴霾。与此同时,我国许多高精尖制造业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固然受大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工作去送外卖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能被理解。但“用工荒”现象的存在,却提醒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尽早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有效的、从容地去面对离开校园的生活呢?
大学不仅要重视学业考试,更重要的是提升认知水平,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评判,拥有独立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是大学精神之原本。”高等教育的意义不是为社会创造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在于发现、了解并改变世界,通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出超出自己之前认知范围的能力和思想,不断深化对社会的认识,方有能力推动社会向前进步。
认真完成学业,这是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在完成学业之余,更多的精力应该是放到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不应在抖音神曲中、温暖的被窝里、激烈的游戏中度过。应该不断地思考,从思维中获得乐趣。王小波曾说道:“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一旦发现思维的乐趣,追求思维的快乐,那么你将会不断地去寻求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认知水平、思考能力也会慢慢增强。
大学期间,关键是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自身定位。不论是送外卖还是科技人才,他们都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一员,职业虽然有分工上的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职业都不会埋没人才,也不会束缚人的创造力,关键在于对待职业的态度。任何职业都是神圣的,尽职尽责才是天职。不管选择了什么职业,都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回到“不建议刚毕业大学生送外卖”这一话题。张雪峰的原话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去送外卖没有发展空间,不建议去送外卖,不如去工厂或者学一个一技之长,这样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送外卖上升空间有限而已。”不管是送外卖还是回村养猪,都是正值青年的我们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尝试。对于有人认为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等问题,这是需要时间来体现的。选择送外卖,可能只是过渡时期的选择,在过渡时期内,充分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应该只是浮于事物表面,要从长远的角度、多方位的思考。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应用职业的贵贱来衡量。大学生应端正自己的态度,找准自己的定位,珍惜时间,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刘晋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