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麦西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因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被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罚款5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2549.3元。处罚事由为该公司于6月24日举办了一场脱口秀演出,其中一名表演者李波的表演含有调侃上海疫情、辱骂上海人、调侃未成年人等内容。(11月22日 澎湃新闻)
随着后疫情时代文化消费的逐步恢复,脱口秀演出以其诙谐讽刺的内容表现和轻松的演出氛围,在“短视频”的形式和“网络综艺”平台的加持下脱颖而出,得到了大量年轻人的簇拥,看脱口秀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文娱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在泛娱乐化时代,脱口秀这一“舶来品”短短几年便从小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甚至有跨圈震荡其他领域的趋势。前几日刚刚落下帷幕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脱口秀大王”争夺战也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频频“屠榜”微博热搜。“每个人都可以当五分钟的脱口秀演员”,著名脱口秀演员李诞曾表达过脱口秀这一艺术形式的“草根”属性。随着脱口秀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特性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脱口秀既没有专业的培养教育机制,也没有如相声一样的“师徒带教”艺术传统,入行门槛极低,演员良莠不齐,在文化主管层级,脱口秀也没有得到细化的管理。这些“段子”,在缺乏行业规范的情况下就被推向市场,这引发了很多从业者和观众的担忧。
其实这样的例子并非个案。早在2021年3月的专项执法检查中就发现,北京某公司举办的脱口秀演出存在禁止内容、危害社会公德的情况。相关部门对该公司作出罚款五万元的行政处罚,该案作为北京首例脱口秀演出存在禁止内容案,为脱口秀演出新业态立起了“红绿灯”。2020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其中指出要重点加强脱口秀等语言类节目的内容审核和现场监管。
笔者认为,未来脱口秀演出举办单位要准确把握脱口秀演出的营业性演出的性质定位,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高度加强演出内容管控;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将进一步强化对脱口秀演出的监管力度,对违背公序良俗的低俗、媚俗、庸俗的演出内容“零容忍”,促进脱口秀演出等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脑洞大开“抖一抖机灵”无可非议,但是在“抖机灵”的过程中必须恪守底线,保持该有的界限感和分寸感。过界的冒犯、低俗的玩笑并不是幽默。真正好的作品,是从文本到表演,从稿件深度到情绪价值,都具有新意、能引起人们的生活共鸣的。盘点历届选手的高光时刻,生活化且有共情感的话题才能赢得满堂彩。
在焦虑普遍存在的当下社会,脱口秀的走红不无道理。脱口秀恰到好处的“冒犯”能够戳中当代人的痛点,成为人们情绪宣泄的出口。“每个人都可以讲5分钟脱口秀,也可以收获远不止5分钟的快乐。”脱口秀文本内容应该要有思想性、有深刻的生活洞察、有批判性同时兼具幽默,这样有真材实料的文本才能支撑起好的脱口秀,而不是哗宠取宠、用低俗秀下限来吸引流量。我们期待,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低俗、抄袭、地域歧视、毁约违约等痼疾能够得到制约,让脱口秀回归纯粹,为真正喜爱脱口秀的观众带去欢乐。
(顾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