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主动上“男德班”的男性,是在给自己套上“枷锁”吗

2022-11-22 21:38:35    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在“男德班”的名字引发争议之后,40岁的杨勇(化名)却决定去报名。原因是,年幼时他就因为父亲“说一不二”的教育方式,感到痛苦甚至抑郁;而现在,他发现自己教育孩子时,竟然带着父亲的影子。因此,他想学习另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 

那么,“男德班”是否处处限制男性言行,像被诟病已久的“女德班”那样,试图为男性套上陈规陋习的“枷锁”?创始人方刚坦言,起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但实际上,“男德班”的全称是“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他希望通过男德班推动男性参与,承担家庭、职场等触及性别平等领域的责任,包括反对性别暴力、承担家务、养育孩子,以及一些传统上被认为属于女性领域的事情。

由此可见,所谓的“男德班”,与我们所想象的不同,其目的实际上是打破性别偏见,促进性别平等。正如方刚所说:“受益的同时也是受害,压迫我们的是父权文化,不是男性个人,男性气质具有两面性。” 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性别平等将会让男性和女性“双赢”。

以杨勇为例,他的父亲教育他“男孩子不许哭”“要勇于承担责任”, 自己也从来没有表达过脆弱,然而“这种支配型男性气质伤害了我跟父亲之间的情感”,导致父子间“剑拔弩张,火药味特别重”。强势的“男子汉气概”,伤害了父子两代人。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中国的父母“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这种极端的观点,现在虽然已经极为罕见,但由父权观念衍生出来的性别偏见,却仍处处影响着我们。

男性可能因为不平等的性别观念获益,比如在求职时获得更多机会、在职场中获得更多晋升空间,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一旦男性在职场中不能取得足够的成功,便可能招来鄙视甚至是否定。因为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下,男性应该处处胜过女性,而这种观念,同样是对男性的压迫。

此外,一些被刻板地认为是女性从事的职业,一旦男性投身其中,便会招来异样的目光,比如男护士、男教师、男性家政工作者等。这种偏见既导致了部分职业缺少男性的加入,也限制了男性发展的可能性。

实际上,男性气质并没有一个固定模板。有人外形粗犷,有人长相温柔;有人开朗外向,有人细腻内向;有人热爱东奔西跑,也有人喜欢照顾家庭……世界上的人千千万,这些特点既有可能出现在男性身上,也有可能出现在女性身上,它们与性别无关,只与个人有关而已。

安静文雅的男士,并不是所谓的“娘娘腔”,只是因为他温柔有礼而已。风风火火的女子,也不是什么“女汉子”,只是个性如此。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不仅让女性受益,也打破了同时禁锢男性和女性的樊篱,让人们都能抛弃偏见,勇敢地做自己。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却值得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土土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入细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