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广西一14岁初中生被清华录取#冲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这名初三学子获得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3年第一批入围认定。同时,他将无需参加高考直升清华,本硕博八年连读。
虽然清华大学的招生项目并不包含“少年班”字眼,但是因为其招收的都是非高三年级的低年级学生,因此也被不少家长归纳为“少年班”。媒体发现,高校“少年班”的热度还被传到了中学。最近半年,上海、陕西、贵州等地的中学陆续传出开设“少年班”的消息,部分选拔招生面向小学六年级。
在“双减”背景下,对于中学以培养拔尖人才为名开设的“少年班”,需要高度警惕,不要让刚刚取消的初中特长生招生,以“少年班”名义死灰复燃。
早在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明确,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之所以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是为了防止家长刻意“打造”孩子的特长,将其变为学生“曲线”进名校的通道。从2020年起,我国各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民(办)”同招、电脑摇号录取,学校招生时不能进行测试。这被认为是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重要措施。
但是,这一措施也遭遇部分质疑,反对者认为,初中不再招特长生,这不利于有个性、特长的学生的发展,会埋没这些“拔尖苗子”。近年来,有专家提出,要探索“英才培养模式”,让“拔尖苗子”得到个性化的培养。
“少年班”的重新火爆,就与此相关。但是,中学招“少年班”这一“英才培养模式”,很难走远。高中设立“少年班”面向小学六年级学生招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禁止设立重点校、重点班的规定,也违背了“小升初”不得进行特长生招生的禁令。
而且,这会导致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少年班”,对孩子拔苗助长,进行超前教育。因禁止学科竞赛获奖与升学挂钩而适度降温的竞赛热,又会急剧升温。这是和“双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背道而驰的。
我国不应再通过打造专门通道来培养“拔尖英才”。在“双减”背景下,想要兼顾减轻学生的负担、遏制超前教育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推进教育管理与学校办学改革。
具体而言,应该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让学校拥有探索个性化教育的自主办学空间。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培养,而不是按一个标准、模式培养所有学生。
也就是说,我国基础教育要转变“千校一面”、设立特殊通道关注少数特长学生的办学模式,而要形成个性化办学,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培养的新模式。这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