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心中有热爱,脚下更有力量。
朔风起,万物藏,新闻人步履不停。时钟走到2022年11月8日,第23个记者节翩然而至。
在属于新闻人的节日里,不断更新的新闻头条,照常出版的报纸,电视里准时出现的新闻主播,就是新闻人庆祝节日的方式——与时间同新,与新闻同行。
一个成熟的新闻人会以此为傲,因为最美的风景就在采访的路上,最好听的故事就在新闻现场。
新闻发生的地方,就有记者的身影,这是新闻人天然的职责和使命。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全球超20亿观众通过记者的笔与镜头,领略了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韵味;“北京中轴线”申遗名录文本完成,我们随着记者视线看历史潮起潮落,感受时代脉动;从仰望星空到遨游星汉,同样是记者,与我们一同见证中国空间站游弋太空;刚刚结束的二十大,无数话筒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好声音……
见证时代变迁,也关心人情冷暖。在记者笔下,“教科书式防疫”的中国好邻居,呈现普通人的责任与担当;农民、农业专家与消防员,大旱之下共同展开一场秋粮保卫战;重庆山火中,“摩托骑士”的逆行姿态铸就“防火长城”,保卫家园的“英雄气”令人动容……
当然,也会有人发出疑问: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当AI主播都开始播报新闻,社会还需要记者吗?
这样的论调,时不时就会出现。事实证明,唱衰机构媒体,不过是一些背景杂音。当流量裹挟的信息洪流汹涌而至,需要记者在喧嚣中保持冷静,以事实为准绳,呈现客观报道;需要理性声音倡导多元表达,凝聚社会共识,而非贩卖情绪。这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更是自我要求。
无论传播形态如何更迭,不变的是初心与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诠释新闻人为国为民的理想和抱负。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使命,而延续至今的家国情怀,却不曾变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好故事讲到哪里,声音就传播到哪里。让世界读懂中国,需要让各国受众能够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新闻人有责任呈现一个立体、全面、多彩的中国,扩大国际舆论朋友圈,让中国故事“走出去”,中国声音“更响亮”。
成为新闻人,也意味着时代大事与个人记忆,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即便中途转身,在这一天也会忍不住回头看看时光的车辙;那些仍在路上奔跑的同仁,在这一天因共同的热爱,互道一声“记者节快乐”。
记者记录时代,时代定义记者。
奔赴新闻现场的路上,因心中有热爱,脚下更有力量。(徐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