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之一,共享充电宝曾经受到公众欢迎。共享充电宝免除了人们日常手机没电“死机”、随身携带充电宝不便等麻烦,提供了相对便捷、高效的手机充电服务。然而,近年来共享充电宝可谓槽点不断,首先是持续涨价,收费标准已经让不少人感觉难以承受,近期“共享充电宝用1小时却扣费99元”的爆料再度引发网友热议;其次,部分充电宝充电太慢、好借难还,也让消费者感叹“共享充电宝贵而难用”。
共享充电宝的这些“槽点”,其实是当前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共同问题。近年来,部分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采取高扩张、高补贴策略,试图在最短时间内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而一旦市场格局走向集中化,几家大企业控制了大多数市场份额,也就掌握了定价权,价格随之上涨也不稀奇。
共享充电宝领域所采取的,就是典型的企业“先烧钱、后涨价”模式。当前,怪兽充电、小电科技等几家头部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大头,而在砸钱扩张后,企业希望通过提价来实现盈亏平衡,从而满足投资人的需求。尤其是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单一,主要营收来源是充电收费和广告收入,一旦广告收入没有达到预期,通过收费标准上调来弥补营收缺口,就成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共同选择。
然而,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持续涨价,损害的却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尤其令消费者质疑的是,在付出更多费用之后,自身并没获得相应的优质服务,反而因充电慢、返还难而造成计费增加等问题,付出了更多额外成本。
显然,这反映出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在线”——充电慢说明相关产品快充能力存在缺陷,而企业没有对产品性能进行迭代升级,甚至让人怀疑其是否蓄意而为,通过慢速充电来获得更多服务费;返还难则指向充电宝配套设施不足、服务点位有限。以上因素叠加,将消费者之前形成的良好印象,逐渐被使用成本高、维权不易等负面影响所消除。长此以往,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用脚投票,减少使用共享充电宝的频率。
企业要想提升消费者心中对一产品的美誉度,所需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且一旦因产品或服务不佳失去消费者,再想挽回难上加难,所面临的成本可能是当初的数倍之多,共享充电宝企业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更要看到的是,共享充电宝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当前手机电池蓄能标准偏低,随着技术进步,手机快充与高能蓄电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据报道,国外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电池,它们被称为微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其充电和放电速度比普通电池快1000倍,并能够存储比普通电池大几十倍的电能。如果这种新型电池研制成功,共享充电宝企业还能坐享高收费、低质服务的好日子么?
当然,除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自省与改进外,监管部门对违法侵权行为也要及时予以纠正甚至处罚,尤其是乱收费等问题。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方能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大家安心、放心使用共享充电宝,而不至被“充电宝刺客”所伤。(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