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比“专硕招生比例扩大”更重要的是什么

2022-11-01 10:15:44    光明网

专硕将成未来考研主流?据央视新闻报道,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已结束。近年来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培养规模正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引发社会热议。

目前,国内的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虽然二者层次相同,但培养目标和要求有显著区别——学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强调科学理论研究与原创学术创新;专硕则侧重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更好地对接行业和社会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化,2021年我国硕士招生数量突破百万大关,研究生教育体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人才成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专硕招生比例扩大,不单是着眼于培养层次,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棋盘”里的重要落子。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阶段,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所需的技术技能都在提升,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在此背景下,调整学硕和专硕的招生规模和比例是势之所趋。

事实上,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就提出,未来硕士生培养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从教育部同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亦可知,自2017年起,专硕招生规模比例超过学硕,已成为既定事实。

但此次调整硕士招生类型,仍在舆论场上掀起讨论热潮,这一方面说明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根深蒂固,简单套用培养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尚未消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质量尚存缺陷,类别设置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产学结合有待深化等亟须破题。

实现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一视同仁,有赖于整个社会支持配合,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打破就业歧视,在制定新的用人政策和招聘公告时,大胆向实用型人才倾斜,不将培养类型作为限制性条件,以实际能力筛选贴合需求的候选人。只有消除就业壁垒,给不同类型人才同等的发展空间,才能进一步打破认知误差,提高公众认同度。

推进专业硕士内涵式建设,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呼唤更多的机制创新。高校需准确把握二者差别,逐步摆脱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依赖,领会国家对专硕培养的新要求,特别是在产业认知、行业实践、与职业资格衔接等方面,有所侧重地探索建立起不同于指导学硕的培养方案,为专硕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持。近期,多所学校官宣延长专硕学制,明确专硕定位,严把过程关口,为提高培养质量,加强个性化培养提供条件。

一言以蔽之,调整硕士招生类型,不应仅仅着眼于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比例调整,更要注重分类培养、使其各自成才。提升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而在此过程中,社会要扭转观念、加大投入,以真心的关切与培养,实现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孔德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长会成妈开会”,社会变迁呼唤和期待角色转变
下一篇:人民日报整版探讨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

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