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科技创新厚植学风作风基础

2022-10-31 11:24:22    人民日报

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讲啦》栏目邀请欧阳自远、杜祥琬、傅廷栋等科学家与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对话交流,探讨如何传承科学家精神。这是中国科协、教育部等联合开展的“2022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的一部分。宣传月以电视节目、报告会、话剧、展览等多种形式弘扬良好科研学风作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良好科研学风作风是科研成果扎根生长不可或缺的土壤,不良学风作风不仅影响科技创新的成效和方向,也不利于科技工作者赢得社会尊重、实现人生价值。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好学风好作风筑牢制度保障,推动学风作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今年5月,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正式成立,并启动“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活动。一系列“组合拳”,提升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学风作风素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

当前,科技创新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生活福祉,更加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良学风作风,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向科技创新广度和深度进军。不可否认,不良学风作风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个别领域、个别人身上,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学风和作风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践行科学家精神,立志做为国家、为人民的大学问、真学问。

榜样是最好的示范。脚踏实地、严谨求实是我国科技界的优良传统。从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新时代榜样,一代代科学家以崇高品德和优良学风形成强大的榜样力量,引领科技工作者奋力前行。从邀请德学双馨的科学家作学风报告到系好青年师生科研生涯“第一粒扣子”,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近年来坚持创新内容、丰富形式,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科研诚信、涵养优良学风作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模范引领、榜样带动,讲好科学家故事,有助于更好提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科技伦理意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氛围。

树立“高线”,也要划清“红线”、兜牢“底线”,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惩戒。只有不断完善公平、透明、具有可操作性的调查处理程序和规则,明确科研失信行为的界限和越界处罚,才能用“硬杠杠”推动“软变化”。形成治理学术不端的长效机制,还需要从深层次问题上寻求破解之策。只有深化改革、强化执行,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坚持学术荣誉属性,排除非学术因素干扰,才能使科技工作者成为优良学风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

踏上新征程,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当砥砺爱国情怀、强化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让学术道德和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越来越多人坚守科研道德操守,以纯粹诚实之心对待科学事业,优良学风作风便有了坚实的支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便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喻思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下一篇:人民日报整版探讨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