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客观看待农业现代化与“老龄化”

2022-09-29 16:53:05    环球时报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农林牧渔业35岁以下就业人口占比为13.6%,这个数据引起舆论的一些讨论,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它,需要放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中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生产力的提升,我国农业开始逐步进入到“第二次飞跃”,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从土地上释放出来的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甚至融入城市生活,乡村的主体构成发生了变化。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目前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农村面貌经历了彻底改变。与此同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三农”问题在未来的很长时期内将依然存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不能单兵突进,需继续统筹各方面的工作。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现象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就业或生活,乡村人口出现了年龄结构老化,“老人农业”越来越多。农业从业人口平均年龄还会进一步提高,但这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农业人口老化至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在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按照市场机制自然配置;二是农业机械化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所消耗的直接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中老年人适应农业的能力提高;三是乡村和农业尚不具备吸引年轻人的条件。

当前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的种植,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90%以上机械化率,不少地方都存在70岁左右老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老人农业”的主要环节通过社会化服务完成,农业生产早已过了“肩挑人扛”阶段,对体力的要求越来越低。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也都存在农业从业人口老化的现象。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而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并不低。农业从业人口年龄老化并不代表农业现代化无法推进。

站在农业从业者的角度看,农业劳动力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从事农业创新经营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专业户;第二类是负责田间管理、从事普通大田作物种植的一般经营主体。前一类农业从业者需要较高专业技术和充沛精力,而后一类从业者并无年龄和能力上的特别需求。我国农业生产的第一要义是保障粮食安全,这使得普通农业形态占主体。站在粮食种植的角度看,建立在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基础之上的农业从业人口老化并不构成严重问题。

当前出现的农业劳动力老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家庭分工有关。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农村自发形成了“半工半耕”的家庭分工模式,即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和进城,中老年人务农和留守农村。这是农民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和降低城镇化风险的理性选择。城镇化不会一蹴而就,农民因此也不会选择断根式的进城。在此渐进城镇化阶段,农业不仅给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而且为所有农民提供了退路和安全感。中国的快速现代化要建立在以农民为主的安全感获得的基础上。

按照中国现代化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可分两步走。第一阶段,推动城乡关系基本稳定下来,农村人口减少到一定规模,为农业彻底转型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农业需要发挥就业吸纳和社会风险缓冲的功能。另外,还需着重谋划农村养老问题,可将农业与养老结合起来,通过国家扶持、以村社为载体、以农业剩余为滋养,将乡村建设成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的主阵地。第二阶段,随着现代化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农业作为社会退路和风险缓冲的功能逐步弱化,有条件从单纯提升农业效率的角度设计政策。可顺应农村人口减少趋势,构建更加专业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农业领域,让农业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桂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边角料”零食靠谱吗
下一篇: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社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