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阅读,美好的双向奔赴

2022-09-26 15:21:54    南方日报

你会如何告别生活了多年的城市?深圳读者任梦的“最后一次还书”,可谓独特而浪漫。

“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我要暂别这座城市了。很想在回老家之前,再来一次深圳图书馆。”最近,一位叫任梦的读者来到深圳图书馆,除归还56本书外,她还赠送了3本自己的译著,作为离别礼物。

无独有偶,两年前,农民工吴桂春也有一场相似的告别。在准备返回武汉之前,他给东莞图书馆留了一封信:“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他的真诚告白感动了无数网友。

从吴桂春到任梦,一直打动人心的,是阅读的魅力。正如任梦翻译过的《月亮和六便士》所揭示的那样,在追逐“六便士”的现实和无奈之外,还有一种“月亮”式的理想和自由。因此,与其说这是一场认真的告别,不如说是她通过满满的“仪式感”,让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精神连接得以继续。

图书馆是城市的文化坐标。它的服务质量和建设水平如何,直接反映着一座城市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它的气质和温度。最新数据显示,深圳2021年度人均阅读纸质图书9.15本,相当于全国水平的近两倍,是名副其实的“爱阅之城”。某种意义上,“爱阅之城”和“爱阅之人”,是双向奔赴、彼此成就。来自江西的任梦从电子行业转到翻译事业,既受惠于深圳的开放包容,也得益于图书馆的日臻完善。“我爱这座城市,爱这个城市的图书馆。而我也高兴地发现,这座城市也爱我,图书馆也很爱我。”这番肺腑之言,何尝不是无数“爱阅之人”的心声?

从任梦和吴桂春的告白中,我们也应读出背后的期许。“很舍不得,去别的地方就没有这么好的图书馆了”,这样的呼声同样值得关注。打造更多的“爱阅之城”,惠及更多的“爱阅之人”,有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长足努力。一座对阅读友好的城市,必将未来可期。 (高 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
下一篇: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