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严格落实明码标价,遏制“消费刺客”侵权

2022-09-19 10:43:34    北京青年报

标价不清晰、计价不透明、事先不告知……近年来,被消费者称为“消费刺客”的一系列商家涉嫌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出现,涉及日常生活消费的各种场景,如雪糕“刺客”、文具“刺客”、理发“刺客”、鲜花“刺客”等。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要仔细看清问清价格等信息,勿盲目购买“网红”商品,敢于向不合理高价说“不”,积极识别防范“消费刺客”。

经过网络曝光、媒体点评才发现,各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刺客”何其多,令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而这些“消费刺客”之所以盛行,根源在于没有严格落实明码标价,商家以各种手法玩弄价格猫腻,导致消费者被蒙蔽,遭到价格欺诈而利益受损。今年7月1日实施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市场经济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商家本就该准确传递价格信息,交由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消费水平,自主决定到底该购买哪一个档次的商品。而“消费刺客”却不然,其本质上属于信息不对称,商家知道商品的真实价格,所以才能够利用价格猫腻,对消费者进行欺骗,达到赚更多利润的目的。如今,随便一家路边小店,里面的商品种类都有成百上千之多,让消费者记住其中的差别,既无可能,也无意义,应该治本,规范商家的行为才是。

可见,“消费刺客”是对明码标价的背离,损害的是全体消费者的利益,不能予以容忍。要依法遏制“消费刺客”,就需认真落实价格法规,要求商家不得设计价格“套路”,将商品价格明明白白标注清楚,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不会产生价格歧义,也就没有了误拿高价商品、不会被“消费刺客”刺一剑的尴尬情况。而对于那些公然违法,将价格乱标作为赚钱手段,故意“坑”消费者的行为,则需要依法惩处,给商家一个警告,让其感受到违法之痛,方可真正记住教训。

“消费刺客”潜藏在各类商品里,冷不防刺了消费者一剑,商家看似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却损害了互信关系,导致信任度降低,消费者不敢再随意挑选商品,也不再相信商家了。如此一来,将会增加市场摩擦成本,造成市场交易的难度加大,双方无法轻松完成交易,每一件商品都要仔细辨识价格,无疑会增加筛选时间,降低市场交易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体社会的交易效率,拖累社会财富的创造速度。

这些都是非常浅显的市场经济常识,也是商家应遵守的基本规则,不应故意误导消费者,在这方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最关键的还是要依法约束商家,将明码标价落实到位,监管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加强日常执法,该罚就罚,不让不法商家“消费刺客”侵权有可乘之机。(江德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