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自行车复兴的故事,刚刚开始

2022-09-16 09:16:56    光明网

有朋友催我几次了,可以去她在郊区的家里取她送给我的自行车。起因是我要买一辆自行车骑行,她说:“我家里就有一辆可以送给你。”我去过一家自行车专卖店,最便宜的一款要2800元。

在四川成都,有很多人选择周末骑行环城绿岛,总长度100公里,可以骑一天。高级一点的行程,是骑到龙泉山上,当然,还有更高级的,比如沿着318国道骑到西藏拉萨。有一次在小区电梯碰到一个戴着头盔、推自行车下楼的邻居,我礼貌性地问他自行车多少钱,他瞬间来了精神:“四万八,我现在骑着去四姑娘山。”

很明显,自行车正在真正回归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成长在农村的70后,小时候学会骑自行车是一门必修课,读高中的时候每次从县城回家,都是骑车。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行车经历的是一个不断消亡的过程。

在大城市,担负交通功能的自行车一度退出舞台,发展“公共交通”成为重点。道路逐渐拓宽,当人们说“六车道”“八车道”的时候,和自行车没有什么关系。另一方面,高端公路车、山地车开始成为小众爱好者的活动,“骑行”是一项烧钱的运动,远离大众生活。

当下自行车的复兴,可能有两个因素。共享单车的出现,让人们再次认识到自行车的方便。你购买的住房距离地铁站2公里,每天如何往返家与地铁站成为一个问题。共享单车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它也让人们重拾了骑自行车的记忆。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锻炼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山地车、公路车的受众也在增加。

共享单车和山地车,都和我们小时候骑过的“二八”自行车不同,它们看起来更时尚。这或许就是自行车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赋予骑行者新的意义和新的身份。现在的自行车一般都没有后座,不会在后面载上你的弟弟妹妹或者货物,但它彰显的是你的“梦想”——你希望展示的生活方式。

自行车就这样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去看车的时候,老板告诉我,车胎破了要自己修。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辛酸记忆,就打消了念头。这个新产业,和修车铺无关,而是包括丰富的周边产品:骑行服、头盔、车载电筒,还有野外露营使用的帐篷——它联结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复活过去的交通功能。

现在人们买一辆自行车,花费不菲,会带着它乘坐电梯,放到自己的公寓里。最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发展自己的绿道系统,让骑行变成一种时尚生活,但是城市的很多“日常街道”对自行车仍不够友好。这些不便都有可以提升的空间。说到底,在一个更看重运动和健康的时代,自行车的复兴几乎是一种必然。在欧洲,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自行车道。中国自行车的复兴故事,可能刚刚开始。(张 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推动中哈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和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