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用行动定义健康生活

2022-09-16 09:01:56    人民日报

召开信息发布与解读会,突出“‘三减三健’  健康相伴”的宣传主题,围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相关活动引发社会关注,促进人们增强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个人预防生病的最佳策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启动以来,已覆盖超过全国96%的县区,建成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8万余个,招募和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80万余人次,“迈开腿,管住嘴”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提前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从微观看,少得病,生活质量更高;从宏观看,国民更健康,社会更和谐。如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还有待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旧存在。比如,一些家庭饮食依旧存在多盐、多糖、高脂现象,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等。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推进全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依然任重道远。

加强健康宣教,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才能更好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宣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成合力。除了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媒体、社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可以参与进来,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生活的氛围。此外,健康宣教也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增强趣味性,才能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生活。

不断深化医改,能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助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要求医疗卫生体系更加注重“治未病”,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少得病、不得病。卫生健康部门可以从医院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健康宣教引导力度。

进一步完善健身设施也十分必要。运动健身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当前,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运动健身中来。不妨加强城市运动场馆建设,增加设施供给;同时,加大社区(村镇)、口袋公园“健身角”建设和改造,配齐健身器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锻炼。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推进全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摒弃不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人人皆可为建设健康中国添砖加瓦。(申少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推动中哈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和音)
下一篇:让青年教师在坚守中实现自我价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