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乐见传统文化加速“破圈”

2022-09-08 10:43:28    广州日报

古筝、二胡、唢呐、古琴、琵琶……如今,打开手机,直播间里,各种民乐表演或悠扬婉转,或激情四射,好不热闹。不只是民族音乐,传统的戏曲、武术、舞蹈、文学等内容,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开拓了新的传播空间。(9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互联网搭台,传统文化唱戏。线上民乐奏响丝竹之美,一舞千年展现国风魅力……古与今时空对话、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之花正加速“破圈”绽放。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传统文化作品活起来、火起来,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圈的受众,实现破次元、跨界别、跨地域传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其精彩演绎,为网络世界注入“文化力”。

优秀传统文化牵手互联网新媒体,意义不止于此。以民乐直播为例,据《2022抖音民乐直播数据报告》,过去一年,抖音民乐类直播场次累计超过178万场,时长达233万小时。这相当于在抖音直播每天都有4200场民乐演奏会上演。互联网上的文化胜景,由此可见一斑。不少文化传承人通过直播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第二舞台”,不少“藏于深闺”的民族乐器展露新风采,不少观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丰富着文化认知。

乐见文化“破圈”,丰厚精神滋养。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绽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激活“一池春水”。依托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阵地,善借互联网之力,善用流量之利,有助于让更多小众文化加快走向大众,让更多经典焕发时代活力、润泽百姓生活。未来,期待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碰撞出更多火花,让更多充满匠心和创意的优秀文化作品涌现,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中熠熠生辉。(张冬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