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助学:温暖当下,筑梦未来

2022-09-06 11:16:34    光明日报

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增加到2021年的1.5亿,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3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亿元,翻了一番……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事业改革发展成效。

资助项目更全了、资助力度更大了、资助标准更高了、资助范围更广了。10年来,我国建成了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也真正兑现了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这些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学生资助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残疾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作为重点保障对象,提高资助水平、精准帮扶,既为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质量就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因为高质量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因贫失学、辍学成为历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最大的公平。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的进程中,学生资助无疑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确保教育公平落地,成为社会现实的关键的一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10年,我们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让每个孩子尤其是广大欠发达地区的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通过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一段时间,学生资助工作所发挥的主要是保障作用,重点要解决的是因贫失学、辍学等问题。进入新的阶段,学生资助工作正在从保障型向发展型延伸,把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政策实施上,将更精准、更公平、更高效。比如,资金政策将进一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艰苦专业和国家急需专业倾斜;通过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锚定精准资助工作目标群体,实现精准识别、智慧资助、隐形资助,让资助资金的使用更好满足每一个同学的资助需求,更有温度。在方式上,不仅仅是加大经济帮扶力度,还要从身心发展、道德培养、学业提升、就业帮扶等方面给予受助学生全方位关怀和帮助。扶心扶志,引导受助学生心怀感恩之心,砥砺自强不息的品质,真正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财政资金是国家学生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发挥了主导作用。保障财政资金持续投入,发挥保障基本、兜住底线的功能,这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想方设法激发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参与捐资助学的积极性,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资助,更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期待新阶段的学生资助工作继续成为保民生、暖民心工程的典范,让越来越多寒门学子能够安心在校园读书,进而实现国民教育程度的进一步整体提升。

(李一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尽最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日谈)
下一篇:中年群体兴起“考证热” 终身学习成就美好人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