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农业科技人才茁壮成长、大显身手

2022-09-02 11:27:50    人民网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全国科技小院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最近一段时间,科技小院再次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服务“三农”的创新举措,推广科技小院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抓实抓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不断迈上新台阶,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达7.23万人,农业领域新晋两院院士46人,234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有农技推广机构5万个,约50万人。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进百姓家,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保基本的粮食供给“够不够”问题,保多样保质量的“优不优”问题,突破前沿争尖端、抢占创新制高点的“有没有”问题,都离不开人才支撑。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来看,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在结构、质量上还有较大不足,一些领域科研人才断层问题凸显。正因如此,202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人才工作交流会深刻指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到了非壮大不可、非强健不行的时候,必须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紧迫感,把农业科技人才工作作为‘三农’工作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到位。”

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首先要培厚成长的“沃土”。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改革优化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改革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比如河北省出台农业技术推广奖奖励办法,对在农技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项目实施奖励,并重点向基层一线倾斜。相关政策举措调动了农技人员积极性。面向未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梯次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优化项目管理模式、经费管理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更多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让更多农业科技人员能茁壮成长、大显身手。

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需要激发创新的“活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破除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这是更大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坚持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提升科研人员收入待遇,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在“放”上下功夫,在“活”上见真章,打破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为人才“松绑”,为“企业”赋能,就能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对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出部署,提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国家农业科研机构、涉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育一批涉农科技领军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全国农业农村科研杰出人才。当务之急,是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狠抓落实,尽快把农业科技人才壮大起来,把科技创新的活力激发起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沈若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滥用商标权画上休止符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