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工代赈催旺基层发展“烟火气”

2022-07-14 15:51:12    人民网

“以工代赈受益面大、带动效应强,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支持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进而拉动消费特别是县域消费,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要加大实施力度。”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下发维持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任务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部署加大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力度,拓展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工等增收。

以工代赈近年来频频出现于国家宏观政策中,是指通过组织困难群众、失业人员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赈济。作为一项帮扶政策,以工代赈自1984年启动实施以来,国家已累计安排以工代赈资金(含实物折资)超过1600亿元。各类以工代赈项目帮助困难群众、失业人员依靠劳动获取报酬,同时也树起劳动光荣、奋斗出彩的旗帜,引领带动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活、改变命运。

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当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加快落地见效,经济总体有所恢复,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稳就业任务依然繁重,低收入群体存在规模性失业、规模性返贫的可能。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使部分暂时没能就业的务工者有活干、有收入,有助于守护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以工代赈的突出价值就在于,它打通了有效投资与就业消费,连接起大工程与小民生、大发展与小家庭。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扩大面向农民工、脱贫人口的以工代赈规模,能够实现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等一举多得的综合效果。

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生产和消费、城市和农村、大国制造与小民营生都需要重视起来。以工代赈是一项集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促进、收入分配、救灾赈济和区域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增加困难群众、失业人员的收入,不仅能直接改善其生活状况,收入增加还能刺激消费欲望、提升消费能力,而这又能传导到县域经济和基层经济活动中,畅通小商小贩、集贸市场等经济微循环,从而让基层发展的“烟火气”旺盛起来。只要老百姓有固定的收入,基层社会稳定就有保障,发展的信心就有支撑,经济企稳回升的地基就能更为牢固。

以工代赈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以工代赈资金使用管理,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是确保以工代赈发挥实效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以工代赈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政府投资重点工程要在确保质量安全等前提下,能用尽用以工代赈;二是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三是在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各环节明确以工代赈任务要求,督促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三项要求,分别从实施范围、投入保障、报酬发放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显示出通盘考虑、一体谋划,确保以工代赈取得实效的决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地务须准确把握以工代赈在实施范围、收益对象、建设领域、赈济模式、资金渠道等方面的政策要求,结合基层实际破解政策落实、项目管理、组织群众务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发挥出“造血式扶助”的功效。( 鲁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夏粮丰收彰显“中国饭碗”成色
下一篇:退休不退岗 赓续育人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中国疾控专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没有明显变化

中国疾控专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没有明显变化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