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农机“提档”助力农业现代化加速

2022-06-06 14:24:37    人民日报

河南汤阴县,植保无人机升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两天喷完4000多亩地,助力小麦增产增收;山东东营市,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根据土壤松软度实时调整播种深度,确保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豆……“三夏”农忙,广袤田畴里,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纵横驰骋,成为农家好帮手,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形成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当前,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比如,双季稻区水稻栽植、甘蔗收获等机械化水平较低,适应南方丘陵山区的小型小众机械相对缺乏,等等。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现代农业生产需求,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精准发力。一方面,要加快补上农业机械化短板弱项,强化农业装备的支撑保障。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产学研用推”一体发力,研发更多适合国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要始终保持力度不减。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各地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如今,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正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种养加全链条的需求,从非刚性需求转变为“离不开、还要好”的刚性需求。这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农机服务正向农业生产各领域拓展。比如,有些地方创新发展“生产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些地方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应用适宜间套作农艺措施的农机装备。进一步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广大农民才能实现一田多种养、一季获多收,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和空间。

农机更给力,种地更省力。不断加强农机产品研发制造、持续完善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我们一定能够推动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加快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转型升级,把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更好转化为增产丰收的喜悦。(常  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
下一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