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涉未成年犯罪记录“应封尽封”,助力“再社会化”之路

2022-06-01 16:26:19    光明网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发布。《实施办法》要求,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应封尽封”。在诉讼终结前一律加密保存、不得公开;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的记录也应当依法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早已有之,《刑事诉讼法》就有专门条款对此予以表述。只不过,由于篇幅所限,上述法条更多还是原则性的。因其概述笼统,故而难免留下某些含糊空间,这体现在司法实践层面,很可能就是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溢出”。由此直接导致,立法本意被扭曲,某些涉案的未成年未能得到法定保护,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法益。在此背景下,《实施办法》的颁行,显然旨在查漏补缺,以具体化细则,提高制度的适配性。

最新的《实施办法》明确,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应封尽封”。所谓“应封”,乃是指适用对象,也即作为上位法《刑事诉讼法》中所限定的,“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所谓“尽封”,则是指实施力度,换而言之,就是“封存”是唯一选项,没有例外情况……在这一大的框架指引下,未成年人案低封存进一步成为“自动启动”的标准化流程,这大大压缩了“意外”“特例”的存在空间,也减少了“人为疏忽”的发生概率。

之所以出台专门《实施办法》,来强化“轻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地执行,不仅是出于“宽严相济、教育与挽救相结合”的价值考量,同样是一种务实主义的安排。我们知道,“罪刑相当”是刑法、刑罚的基本原则,“定罪量刑”是高度精准化、定量化的。理论上,某人服刑完毕,就相当于是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了相应代价。但在实际场景内,刑满人员却大概率会遭遇一定程度的社会排斥,而这种民间惩戒可能往往是无休止的。犯了罪尤其是犯了轻罪的未成年人生路还长,如果不封存其案底,那么其大概率还是无法融入社会的——被歧视、被孤立,“再社会化”之路被堵死,这很可能意味着其未来成长的憧憬破灭。这是个体与全社会都不能承受之重,也是各方所应极力避免的悲剧。

封存涉案未成年案底,绝不是包庇纵容,而是使之能够重新开始。这对于降低该群体的重新犯罪率,是有直接效用的。而于少年们个人而言,生活有希望,才可不至于重蹈覆辙。(然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防范青少年溺水,需全社会筑好防线
下一篇:安踏海报被指“擦边”,低俗营销何时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