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听民声、惠民生,书写满意“答卷”

2022-05-28 00:03:32    河北新闻网

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婚姻登记预约、居住证办理、失业补助金申领……曾经让老百姓劳心费神的办事难题,自从“蒙速办”移动端上线后,化难为简,百姓足不出户便可尽享生活便利。(新华网)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处,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只有与人民携手与共、风雨兼程,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注重察民情、访民生、聚民意、听民声、惠民生,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群众是“聚宝盆”,要做民意“接收器”。与人民心连心、肩并肩,才走得好、走得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过程中,一定要畅通民意表达的通道,既要跟群众“面对面”拉拉家常,也要与群众“云见面”交流互动。除此以外,广大党员干部还应从“趾间”的走访,到“指尖”的问政,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从中梳理出有用的信息,以便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精准的服务,从而提升“满意度”。

群众是“探照灯”,要做服务“缝纫机”。“知政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干部服务群众的方法对不对,效果好不好,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而群众能够准确的将问题摆出来,让卡点、堵点浮出水面,所以,对干部的考核中要引入群众“好差评”,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要“回炉再造”,对群众不认可的政务服务及时“查漏补缺”。

群众是“压路机”,要做前行“好向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将依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其次,就是要不断强化党建的引领,以此引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面旗帜,要当好人民群众的“指路明灯”,要冲在前面“搭桥”“修路”,让人民群众在后面“压实”“压紧”,只有这样,才能把服务工作干得更加扎实、更有质量。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摸清楚群众想什么,要问明白群众急什么;“人民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唯一衡量标准”,要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需于民,只有与人民“在一起”,多一些“沉下去”的走访,多一点“留下来”的实干,也才能谱写发展新篇章,绘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图”。(王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群众的“呼声”干成幸福的笑脸
下一篇:扎实办好民生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