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反向背调”要理性、适度

2022-05-28 00:00:17    人民网

 在就业市场上有这样一些求职者,他们在找工作时,不是把企业档次、工资待遇、晋升前景等作为最主要选项,而是将目标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否良好、团队工作氛围与自己是否契合等放在第一位。为了了解相关情况,往往亲自对目标企业进行背景调查。这种求职者对公司情况进行摸底的行为,与传统的企业搜集应聘者资料的做法类似,被称为“反向背调”。

内卷严重的坚决不去,法律纠纷多的谨慎选择,新人大概率“背锅”的慎入……当下,大批主体意识强烈的00后进入职场,他们不甘于被动接受公司的选拔和背景调查,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利用信息网络对雇主展开“反向背调”。媒体采访发现,比起大企业“光环”,年轻求职者更在意“气场合”“被尊重”,更关注领导风格、企业文化等软性指标。可以说,这股新风正在重塑职场生态,让求职过程从过去更多是企业单方选择,变成了而今的“双向奔赴”。有专家认为,此举使人岗匹配更加精准,有助于求职者职业发展。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为了找到契合自己“品味”的单位,避免“入坑”,这些求职者会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去搜集整理有关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自己甄别和与他人交流,力争提前掌握目标企业的情况,剔除与自己期望不符的公司,从而让自己的求职方向更聚焦、目标更精准。

“反向背调”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新需求。与过去流行的“先就业再择业”不同,年轻一代看重自身体验,注重个人价值观的被接纳被尊重。与其草率进入一个与自己“气场”不合的企业,被迫忍受,他们宁愿降低其他方面的诉求,来换取一个让自己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反向背调”给用人单位提出了新课题。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演变。过去那种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增加收入而甘愿加班乃至“996”的求职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企业做“反向背调”的求职者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未来员工的一种倾向,甚至给整个职场文化带来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能及时认识到这种变化,合理来应对。

“反向背调”让年轻一代求职者能更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是成功的。但也要防止在“反向背调”上投入过多。要知道,背调做得再好,毕竟也属于纸上谈兵,真实情况可能远比信息资料更加丰富多彩。(清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下一篇:线上教学质量需多方共同守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