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不断加大黑土地司法保护力度

2022-05-27 23:57:20    人民网

5月24日,最高检以“检察机关依法保护黑土地”为主题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彰显了司法保护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力度。

黑土地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国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加强黑土地保护,既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黑土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近年来,相关部门和这些地区对黑土地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上风蚀、水蚀等侵害影响,导致黑土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下降,这也是需要面对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非法采挖、贩卖泥炭土,对于这种破坏黑土地环境资源的各类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决不能让其影响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4件,涉及依法打击非法采挖贩卖泥炭土犯罪行为、保护国家休耕补贴资金、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和强化湿地水土资源保护等,对强化黑土地资源保护具有示范意义。其中,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对非法采挖泥炭土致使90余亩基本农田种植条件遭到严重毁坏一案的侦办中,强化了对非法采挖、贩卖泥炭土黑灰产业链的“全链条”打击。

典型案例的发布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可以以案释法。除了加大打击力度、让违法者知道疼外,还要不断宣传普及黑土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这样才能提高全社会对黑土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典型案例也提醒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责任意识,加强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未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出台,我国将进一步筑牢黑土地保护的法治屏障,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指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亚太成功的密码是合作共赢,不是零和对抗
下一篇: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