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守住“北京雨燕”这张文化名片

2022-05-25 12:30:58    光明日报

据媒体报道,为减少对北京雨燕的干扰,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把原定六月初开工的木结构城楼修缮工程延后一个多月,避开北京雨燕幼鸟孵化和饲养的高峰期。这种“无声的爱”引发众多网民点赞。

在北京,人们对雨燕有着特殊的感情。从老北京口中的“楼燕儿”,到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福娃“妮妮”,从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到与“燕京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北京雨燕被很多人视作“北京城的精灵”。它既是北京的一个“特殊生态符号”,也是一种“活态文化遗产”。

作为候鸟的雨燕为何热衷于扎堆北京?因为雨燕属于攀禽,它的四趾都朝前长着,适合在悬崖峭壁、石洞上攀爬,北京的古建筑群恰好满足了它们的需求——从紫禁城、天坛,到钟鼓楼、箭楼,从景山、颐和园,到前门、正阳门,星罗棋布的旧时皇家建筑,其飞檐翘角,梁、檩、椽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个“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反过来,那许许多多轻盈洒脱、如期而至的雨燕,又为北京的古建筑注入了难得的灵动和生气,二者相伴相生、相得益彰。

然而,过去一段时期,因为城市高速发展、手段比较粗放,一些古建筑受到损坏,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度导致北京城区的雨燕种群数量出现较大规模减少。又加之不少地方通过安装防雀网人为阻止雨燕还巢,进一步压缩了雨燕的生存空间。有专家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北京城区雨燕数量不到3000只,“再不保护可能濒临消失”。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各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普遍增强。“十三五”时期,仅北京市就累计恢复建设湿地超过1.1万公顷,城市生态功能不断优化。同时,很多古建筑保护单位也改变过去“粗暴逐客”的做法,为包括雨燕在内的生物提供合理生存环境。相关机构统计显示,经过加强保护,目前北京雨燕种群规模已达一万只以上。于是,“雨燕去还来,衔虫为雏食”的活泼,“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浪漫,又有了被你我当街遇见的可能。

古建筑不是孤立的存在,让它接通历史和现实,接通人和自然生灵,它才有蓬勃生命力。近年来,各地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普遍有所提高,北京正阳门的做法,新就新在,不仅注重保护古建筑,而且关注到与古建筑“休戚与共”的雨燕这种“活态遗产”,以延后工期为其繁衍让路,修缮过程中保留部分木结构因脱榫而形成的孔隙,为之保留生存空间……类似做法,体现了一种古建筑与生物、人文与生态协调统一的新水平。

人和城市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自然生态协调统一的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从守住“北京雨燕”这张文化名片开始,悉心守住并擦亮中国大地上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片、文化名片,让“无声的爱”成就更多佳话,我们将更深刻地感知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真谛。

作者:李思辉(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大分中心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未来可期!
下一篇:读懂“不听建议”背后的诉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