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未成年人网络巨额消费屡现,身份识别机制不能再缺位

2022-05-20 21:12:23    光明网

近日,河北保定的赵女士向媒体反映,她11岁的儿子用亲戚的手机玩《逃跑吧少年》等三款游戏,在4天时间内充值66次,总计14684元。亲戚发现扣款账单后,要求赵女士向苹果客服申请退款,但未通过审核。赵女士又向游戏方提交退款申请。截至5月19日,赵女士并未收到退款。苹果方面表示,已经由客户关系部门处理此事。

未成年人用家长、成人的手机玩游戏、看直播并充值打赏,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平台判定为成人账号,而家长事后反映是孩子在玩手机,双方因为退款事项往往会发生扯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有关部门明确要求游戏平台必须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实施未成年人平时一周只能玩3个小时游戏的最严规定;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等等。但是,如果不能解决对未成年人身份有效识别这一问题,这些严格的规定也很难起到实际效果。

因为缺乏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有效识别机制,所以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购买二手账号或用成人账号绕过防沉迷系统,实现不受限地上网、玩游戏。还有不法商家借此牟利,向未成年人兜售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技术。这导致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要堵住这一漏洞,最简单的办法是让所有账号在参与游戏、直播打赏等网络活动时,都必须进行身份识别。这样一来,未成年便无法登陆成人账号。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所以在技术上实现身份识别并不难,可为何没有实施?平台从自身商业利益出发,实施防沉迷系统可能导致用户减少;一些成年消费者也认为,每次登陆都要进行身份识别,不仅影响上网体验,也有侵犯隐私之嫌。

事实上,网络游戏普遍实行实名认证,在用户注册账号时,相关信息便已被平台收集。所以,增加一道识别程序,并不会造成太多影响。但此举却可以最大限度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保护。

只有严格实施身份识别,才能压实平台的责任。由于没有对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所以孩子拿着成人账号产生巨额消费后,监护人要拿回充值款不易,也很难追究平台的责任。如果让身份识别成为必要流程,那么只要出现未成年不受限制玩游戏或巨额充值、打赏,就能明确追究平台责任。

而在压实平台责任后,家长也应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由此才能真正把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落实到位。(熊丙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招190人要176个研究生,基层招聘切勿盲目跟风
下一篇:研究生骗取“助学金”不能止于追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