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种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2022-05-19 17:35:04    人民日报

【现象】种子是农业“芯片”。今年3月1日起,修订后的种子法正式施行,进一步强化育种原始创新保护。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启动上线全球首个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从技术层面为种业领域打假护权提供支撑。法律的完善、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点评】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新品种培育是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8到10年之久,投入大、风险高。种业侵权违法现象,在种子市场并不少见。小小一粒种子,对普通人来说真假难辨。有些包装上不含任何商品信息,有些套用其它品种名称,或者包装袋里装了别的品种,甚至还有所谓的“仿种子”,对已有品种稍加修饰,便对外以新品种自居,等等。种子侵权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往往要等种下去一段时间后才能揭开其真面目。传统的种植鉴定至少需要经过一个作物生长周期才能完成,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证据固定、审查认定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使得市场监管容易滞后。

治理种业侵权违法现象,促进种业创新,需要技术支撑。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开展品种管理、鉴定、维权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利用DNA指纹技术,对每个作物品种的特殊基因片段进行标记,相当于从分子水平赋予每个品种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再将待检样品与已有品种比对,可实现对品种的精确管理。不久前上线的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集成了多种作物指纹信息,有望推动品种身份管理,助益种子市场去伪存优。

保护种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更要筑牢法律和监管的堤坝。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我国2015年和2021年修订种子法,都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不断丰富完善。其中,新修订的种子法的最大亮点,就是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修饰改良他人的育种成果形成的派生品种在商业化利用时,需要征得原始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并支付使用费。又如,今年新修订的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中,提高了DNA指纹差异位点数、产量指标和抗性指标,进一步提高品种准入门槛。这些举措,对推动建立保护育种原始创新的制度体系、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种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构建从育种端到用种端、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的全流程监管模式。目前,我国种业已形成区域布局、全国流通的大市场格局,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在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作,推动种业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在日益优化的市场环境下,期待更多好种子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落地田间。(郁静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质量保护“一泓清水北上”
下一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